統計工作反映經濟運行狀況,是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真實是統計工作的生命,沒有真實統計就會失去意義。
隨著依法統計、誠信統計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統計工作的科學性、權威性不斷增強,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不斷提升。但也有個別地方依然存在統計造假、數據失真等現象。這里面,有的是出于客觀因素造成應統未統、漏報漏統,有的則是由于政績觀扭曲而人為“注水”“美顏”,甚至是非法干預統計、指定數據填報。
微觀的失真,可能造成整體性的問題。一家企業根據錯誤信息進行生產經營,很可能血本無歸;一個地方在虛假數據基礎上作出判斷,很可能貽誤發展。統計數據造假,其危害不僅僅在于虛報本身,更有可能影響相關決策的可靠性,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摸排家底”就要“顆粒歸倉”,摻不得一點水分、容不得一絲馬虎。絕不造假、應統盡統,是省委的明確要求,是實事求是的具體體現。各地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做到絕不造假、應統盡統,為推動河北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統計保障。
作風要嚴謹。求真務實的作風,是弄虛作假的天敵。黨員干部都應當時刻警醒,虛報浮夸、數據不實,是不良作風,是違法違紀,必須“零容忍”。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工作上務實功、出實招,在統計上講實話、報實數,才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工作要認真。統計工作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需要認真細致作風的工作。統計不精準,很多時候就緣于做事不認真、要求不嚴格。要想把統計工作做好,就容不得低標準、低要求,就必須把細致精致極致貫穿于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杜絕一切“跑冒滴漏”。
監督要到位。弄虛作假、應統未統,背后往往是監督的缺位。對統計造假“零容忍”,就要有效開展統計監督,嚴肅追責問責,讓造假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要在“防”上下功夫、在“懲”上加力度、在“治”上動真格,打造“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制度體系。
沒有高質量的統計,就沒有高質量的決策,就會影響高質量發展。絕不造假、應統盡統,擠掉數據里的水分,謀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就有了更堅實可靠的統計基礎。(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