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浩蕩,萬象更新。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如何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美好圖景?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河北代表委員認為,要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北場景,把建設新型能源強省、交通強省、臨港產業強省、物流強省、旅游強省、數字河北、樂享河北等,融入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體實踐中,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塑造新的發展優勢
豐寧抽水蓄能電站,是當前世界裝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被譽為“超級充電寶”。大型變速抽水蓄能機組技術等先進科技的應用,“馴服”了不穩定的風光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注入清潔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長王亞軍表示,承德市今年堅持走規模化、集群化、綠色化的發展路子,加快推進59個104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和4個76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抽水蓄能電站產業集群、中國北方陸上風機生產制造服務基地,為建設清潔高效、多元支撐的新型能源強省貢獻力量,為國家能源安全作出貢獻。
關于河鋼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的好消息不斷傳來:今年前兩個月,河鋼成功開發高檔軸承鋼8319S200等29個新產品;2022年全年高品質高創效品種占比42.74%、同比提高6.8個百分點,超大規格550MPa級高強鋼筋等19個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質量聯通著供給側和需求側,質量興則產業興、質量強則經濟強。”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總經理王蘭玉表示,作為建設標準引領、品質卓越的質量強省的重要一環,河鋼將堅持提高鋼鐵材料高質量供給主攻方向,持續做強高端化、綠色化、國際化“河鋼品牌”。做好“質量+技術”文章,以技術升級驅動產品質量提檔升級,著力開發核電用鋼、新能源汽車用鋼、光伏用鋼等高附加值產品。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在潤澤(廊坊)國際信息港A2數據中心,技術人員正在進行節能降碳技改,逐步提升整體節能效率。目前,園區已建成12棟數據中心,4萬架機柜投入運營。
“潤澤科技正在構建綠色低碳的新型數據中心創新技術體系,為建設數據驅動、智能融合的數字河北貢獻力量。”全國政協委員、潤澤智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表示,潤澤科技助力以數據要素推動產業數字化,以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河北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建議國家在相關政策上對河北予以重點扶持,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服務體系,助力河北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充分釋放市場經濟活力
2月7日,2023正定招商大會進行了一場特殊的直播。通過現場電子屏,全國400多家客商見證了河北比鄰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即落地”的全過程。申請注冊、辦理執照、刻制公章、銀行開戶、實繳注冊資本金,整個過程只用了36分鐘。這場直播,是河北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現實寫照。
“石家莊市鍥而不舍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綜合競爭優勢,著力打造全省最優、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市長馬宇駿表示,改革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石家莊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行政審批部門提前上門駐場服務,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推動“一件事一次辦”,充分釋放市場經濟的動力和活力。
海洋經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動力源。河北擁有海岸線487公里,港口貨物年吞吐量12.7億噸,環渤海港口群發展前景廣闊。當前,唐山港、黃驊港、秦皇島港錯位發展,助力河北加快建設陸海聯動、產城融合的臨港產業強省。
全國人大代表、秦皇島市市長丁偉表示,秦皇島市堅持向海圖強、向海發展,加強與河北港口集團對接協同,推動秦皇島港轉型升級,深化與法國濱海夏朗德省帆船培訓基地項目合作,大力發展秦仁航線,積極開辟新的外貿和內貿航線,建設國際消費體驗區,打造國際知名旅游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發揮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優勢,培育壯大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等產業,打造臨港經濟和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
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是黨中央賦予河北的功能定位。當前,河北正在建設面向世界、輻射全國的物流強省,構建形成“樞紐+通道+網絡”的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寶信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衛建議,完善物流發展相關立法,規范市場行為準則,支持現代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保障物流業可持續發展。寶信物流將搶抓機遇,持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農產品供應鏈效率,助力全省現代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他們帶著民生改善的好消息上會,也時刻惦記著群眾關切的民生熱點。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石砬村在草原天路東線,歡迎大家到村里看花海。”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沽源縣長梁鄉大石砬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孫喜玲說,鄉村振興讓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憑借好生態和花卉產業,越來越多的百姓吃上“旅游飯”,人均年收入從2000多元提高到13000多元,群眾的精神風貌也煥然一新。
孫喜玲代表表示,鄉村振興需要人才,要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農村人才,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要讓這些人才在農村待得住、發展得好,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智慧和力量。
醫療是民生之需。在首都兒研所廊坊兒童醫院,每周都會有北京專家出診,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廊坊市副市長張春燕表示,廊坊市將大力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環境,全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全市90%的基層醫療機構完成標準化建設,推動市婦幼保健院與首都兒研所深度合作、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開診營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
養老服務與時俱進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題中之義。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張淑芬一直關注農村養老問題。她開辦了易縣易水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機構照護、日間照料等服務。
張淑芬代表建議,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戰略下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農村養老模式,包括居家養老模式、“積分制”養老模式、特困供養服務模式等。比如,發揮城市養老服務的資源優勢與帶動作用,引導城市養老機構對農村養老機構開展幫扶,加快推進城鄉養老服務資源和要素流動;發展“村組睦鄰點”“鄰里互助中心”,實現農村養老“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情”,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河北日報記者 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