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大地,宏圖繪就。
2014年2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決策。
9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推動這一國家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氣象一新,不斷謀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實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9年,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區域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面積21.6萬平方公里、擁有1億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具備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天然基礎。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提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
9年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情真意切、寓意深遠。
堅持抓“牛鼻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實推進。
堅持嚴控增量與疏解存量有機結合,9年來,北京向外疏解與內部重組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加快完善。
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中國星網總部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總部項目加快建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在新區注冊落地并完成總部選址。首批4所疏解高校、2家疏解醫院確定選址。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支持建設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項目建成移交新區,中央企業在新區設立各類機構累計達140余家。
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也在有序推進。2022年11月23日,中國中鐵產業集群疏解落地雄安新區揭牌暨啟動儀式舉行,這是雄安新區迎來的首個央企產業集群入駐。
與此同時,北京市內部功能重組有序推進。2014年以來,北京市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近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
堅持重點突破,北京新的“兩翼”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推進。
早春時節,萬物復蘇。北京向南100多公里,雄安新區拔節生長;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快速拉開。北京新“兩翼”不斷呈現新面貌。
雄安新區建設全面提速,起步區“四橫十縱”骨干路網全面開工,啟動區“三橫四縱”骨干路網具備通車條件;白洋淀水質總體達到Ⅲ類標準,森林覆蓋率達34%。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保持年度千億元以上投資強度,行政辦公區二期進入施工收尾階段,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公共建筑主體工程完工。
堅持協調發展,重點區域引領帶動能力持續加強。
2月4日,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周年之際,河北省第四屆冰雪運動會開幕式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舉行。冬奧之城再迎大型冰雪賽事活動,釋放著冬奧會后冰雪產業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充分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不斷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天津濱海新區,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邁出新步伐,在泊船時效率再破世界紀錄,集裝箱航線總數達到140條;
張家口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深入推進,2022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600萬千瓦;
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一期)正式運營,保稅倉儲物流中心、多式聯運庫等投入使用,一批臨空指向性強、航空關聯度高的產業項目有序建設……
京畿大地上,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創新驅動持續發力 重點領域加速協同
在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已實現一秒鐘內百億億次的運算,每天超過15000項計算任務在這里執行,其中三分之二來自京津冀地區。
“超算是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利器,算力高速運行的背后,是經濟‘加速跑’的脈動。”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組書記孟祥飛說。
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是京津冀創新驅動發展的縮影。9年來,京津冀始終堅持創新引領,持續加大創新投入,高端產業引領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展現活力,創新主體發展壯大。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光電顯示等8個產業領域正開展研發攻關,“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活細胞超分辨顯微鏡”等11項技術成果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科技研發成果逐漸轉化,助力高技術制造業、數字經濟等領域持續發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北京大興的一座生產汽車零部件老舊廠房中,一座國際氫能示范區正在孕育成長。
興創氫之泉公司負責人王曉彤介紹,這里原來是一般性制造業,經過疏解整治,建設起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加氫站、涉氫公共測試平臺等應用場景,初步形成氫燃料電池產業聚集效應。
在協同發展引領下,京津冀持續加大創新投入,新興經濟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4成、天津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4.2%、河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6%,新業態持續升溫。
創新匯聚發展動能,重點領域持續協同。9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主框架形成,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率先突破,形成相互銜接、互為促進的態勢,一樁樁進展令人振奮:
交通一體化加快建設。京張高鐵、京唐城際、京濱城際開通運營,京哈高鐵全線貫通。京昆、京臺、京秦等9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群眾出行更加快速便捷。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
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有力推進。2022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每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66.5%。生態環境治理進一步提質,由“持續向好”向“藍天常現”轉變。
產業轉移承接有序推進。2022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356.9億元,累計超2100億元。天津引進北京投資新設機構1406家,新落地重大項目318個。河北省與中科院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11家技術轉移機構共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協同轉化中心等平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構建新機制“協同紅利”
2月10日起,河北省取消參保人員到京津跨省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參保人員在相關定點醫療機構看病就醫,可持醫保電子憑證或社會保障卡直接結算。
2019年起,河北省開始實行異地就醫網上備案,極大方便了群眾就醫。而今年實施的取消備案措施,將進一步為河北參保人員搭建異地就醫便民直通車。
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這片古老又現代的土地煥發溫暖的民生亮色。
9年來,京津冀三地立足共享發展成果,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高:
醫療合作走深走實。國家衛生健康委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區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共享機制和政策,三省市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達到685家、互認項目50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313家。
教育合作提質增效。京冀兩地探索開展中職階段在河北培養、高職階段在北京培養的“3+2”模式,2022年,6所京津高職院校在河北省投放單招計劃3000余人,同比增加50%。59所京津冀優質學校與雄安新區61所學校建立幫扶合作關系,實現縣域層面全覆蓋。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完善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制度,京津冀失業人員可在區域內任一地點進行失業登記,平等享受公共就業服務。
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必然要求。
實施重點地區洪澇災害風險管理,2022年,累計泄洪32.7億立方米,有效應對海河流域14次強降雨過程;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三省市“十四五”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支持漳滏河、桑干河等19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京津冀三地資源能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天地寬。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京津冀三地牢牢牽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下好發展一盤棋,以實際行動譜寫協同發展新篇章。(新華社記者 安蓓 郭宇靖 魏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