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出臺19條措施加快實施創新驅動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作為全國地級市中首批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市、河北省唯一的“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保定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部署,圍繞“7+18+N”產業體系,于近日出臺了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樣板的19條措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北京研發保定轉化、雄安創新保定先行新格局,加快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引領區、科技創新資源聚集區、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創新主體培育功能區和科技創新生態示范區,力爭到2023年,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強化與北京創新資源的對接。瞄準北京重點產業和創新資源,建立與央企、京企對接合作機制,吸引一批子公司、重大科技工程、重點研發項目向保定轉移布局,加快融入以北京為主導的產業鏈和大市場;建立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機制,爭創國防科技先進技術成果京津冀轉化中心,打造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基地;以承接北京醫療功能疏解為切入點,推動精準醫療、醫療外包服務、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等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際醫療基地;全力推動中國農大涿州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投產,促進科技成果北京研發、保定轉化;建立市“四大班子”聯系院士機制,定期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科協以及清華、北大等創新“發動機”開展對接;每年謀劃舉辦中科協創新驅動發展大會、中國制造強國論壇、白石山第三代半導體峰會等高端論壇峰會,吸引一批創新人才在保落戶,吸引一批科研機構“國家隊”在保布局。
加快布局產業新賽道。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綠色節能等新技術研發應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加強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氮化鎵襯底材料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保定高新數智谷”建設;構建氫能“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供應鏈,開展特定場景推廣及示范應用,打造氫能產業創新高地;培育發展空天信息產業,加快推進北斗時空網、天啟衛星物聯網等建設,打造“低軌衛星物聯網”產業應用中心;加快節能門窗等關鍵產品研發制造,打造千億級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產業集群;支持新能源汽車領域建設“智能駕駛示范先行區”,謀劃元宇宙地圖生態;推進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等新技術新材料的創新發展,加快上游制糖技術應用和醫用可降解材料的研發,落地一批秸稈制糖、配套乳酸和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產業示范項目。
統籌布局創新平臺建設。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深化合作,共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創新平臺,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都市農業等產業組建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達到65個、創新聯合體達到3個;建設網上創新社區,推動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與社區管理融合聯動,打造高效治理、高端服務的數字化社區服務平臺;實施新型研發機構培育計劃,建設一批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獨立法人的新型研發機構,到2025年新增2家、達到8家;謀劃建設河北省新能源電力系統與電力裝備實驗室,依托河北農業大學謀劃建設河北省食品實驗室。2023年,培育建設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14家;到2025年,新建各類創新平臺307家以上。
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由企業牽頭承擔,布局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轉化重大專項成果和京津高水平成果;支持開發區和產業聚集區、龍頭企業、高校院所圍繞重點產業建設中試熟化基地,開展中試熟化、測試認證服務、科技成果入駐熟化;在電力裝備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打造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產品應用示范場景,推動新技術的首次應用、跨領域應用和集成示范。到2025年,在重點領域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10項以上。
此外,該市還在構筑環高校創新知識經濟圈、強化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等方面提出具體實施路徑和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投入強度達到2.85%,引進培養100名科技領軍人才和20個創新團隊。(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 通訊員 董懷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