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機械林場蒼翠連綿的林海,氣勢恢宏。
圖為石家莊市裕西公園。今年上半年,我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了9.1%。
一位市民在邢臺市百泉泉域寫生。邢臺黑龍潭、狗頭泉、百泉、小兒泉等競相持續復涌,再現“水涌百穴,甘露爭溢”勝景。
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在白洋淀棲息繁殖,成為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有力佐證。
游客在秦皇島淺水灣浴場沙灘上游玩。秦皇島市13條入海河流達到Ⅲ類以上水質,北戴河海水水質全部達到優良,8個主要浴場全部達到Ⅰ類。
無人機拍攝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后的三河市東部礦區。該市對22平方公里的廢棄礦山進行環境恢復治理,昔日的殘山、斷壁已經披上了綠裝。
一口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井,干涸40年后又見清水。“醒來”的古井,為大運河畔的東光縣油坊口村增添了活力。
青頭潛鴨安家白洋淀,邢臺“百泉”復涌,東光縣油坊口村古井“醒來”,藍天白云成為“常客”……如今,這些河北生態環境改善的標志性信號,正在無聲訴說著河北的生態之變、生態之美。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河北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2013年到2021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從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38.8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由149天增加到了269天,重污染天數由73天減少到了9天。2021年,河北省地表水國考斷面的優良比例達到了73%,劣V類斷面全部消除;白洋淀淀區的水質去年以來穩定保持在Ⅲ類,已經步入了全國良好湖泊的行列。
加大生態環境修復。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2.3億立方米,修復礦山面積40萬畝,修復“三化”草原生態270萬畝,完成營造林6961萬畝,塞罕壩機械林場還榮獲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步伐。2012-2021年,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43%;農村清潔取暖累計改造1296.5萬戶,實現了能改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