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英烈精神 激揚奮進力量
——我省全力做好新時代烈士褒揚紀念工作綜述
一年一度清明至,全省各地舉行多種紀念活動,緬懷英烈偉績,弘揚英烈精神,激揚奮進力量。
燕趙大地,英雄輩出。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無數的英雄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構筑起一座座永恒的精神豐碑。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是社會、民族、國家乃至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近年來,我省不斷拓展紀念服務內容,加強紀念設施建設,聚力傳承紅色基因,全力做好新時代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大力營造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
以人為本,拓展紀念服務內容
“阿姨,清明節要到了,我們正給您的父親李湘軍長掃墓,您有什么想對父親說的嗎?”4月2日,家住北京的李廣利阿姨接通了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發起的微信視頻通話,看著手機屏幕里一塵不染的墓碑和碑前擺放的鮮花,李阿姨感動不已。
擦拭一遍墓碑、敬獻一束鮮花、寫一張寄語卡片、打一個慰問電話、拍一段代祭掃視頻。為了讓烈士親屬切實感受到溫馨慰藉,今年清明期間,我省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織工作人員走進烈士陵園,開展清整園區環境、擦拭墓碑、描新碑文等服務,推廣落實“五個一”代祭掃活動。
近年來,我省各地不斷創新祭掃服務方式:在中華英烈網和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官網開設網上紀念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官網“網上祭奠”欄目增設“對越自衛反擊戰河北烈士”祭掃專區,大力倡導網上祭掃新風尚;組織開展“致敬”“緬懷”“守護”“奮進”等系列網上祭英烈主題活動,通過網上獻花、宣講英烈故事、發表祭奠感言向英烈表達感恩、敬仰之情。
開發網上祭英烈手機小程序、互動式H5等產品,增加彈幕留言、接力點燭等功能……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進一步深入挖掘資源,豐富“云祭掃”功能。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清明期間,全省各級各類網絡祭掃平臺用戶點擊量高達740萬人次,獻花、點燭、留言寄語200余萬條。
無數英勇的革命先烈為國捐軀,埋骨他鄉,甚至來不及留下姓名。為烈士尋親,讓英雄魂歸故里,成為自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建以來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廣泛發動,全民參與。2021年,退役軍人事務部同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起為百名烈士尋親活動,我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征集線索,為其中的13名河北籍烈士全部尋到親人;
深入走訪,細致摸排。2019年,前六批迎回國內安葬的在韓志愿軍烈士遺物經整理鑒別后,滄州、承德兩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歷時半年輾轉走訪,為其中3名河北籍烈士全部找到親屬。2021年7月,在查找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親屬過程中,張家口、邯鄲、唐山等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走村串戶摸排信息,為9名烈士找到親屬;
……
山河無恙,烈士歸鄉。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先后為357位烈士完成尋親。
創新方式,聚力傳承紅色基因
“嚴刑利誘奈我何,頷首流淚非丈夫!”去過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人們,都會對這一特殊“情景黨課”——舞臺劇《錚錚男兒金方昌》中的這句豪言壯語印象深刻。
“《錚錚男兒金方昌》是我們根據烈士的英雄事跡自編自導的。以舞臺劇的形式宣傳英烈事跡、弘揚英烈精神,更具感染力,讓群眾印象深刻。”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黨委書記楊俊嶺介紹,2020年,陵園自主創辦“初心劇社”以來,義務演出310余場,使得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一度成為邯鄲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每一位英雄的名字都值得被銘記,每一位烈士的精神都值得被傳承。
舉辦“信仰的力量”——英烈家書朗誦會,選取李大釗、董振堂、左權等9名烈士的家書,邀請烈士親屬誦讀家書中的經典段落,講述家書背后的故事,使厚重的史料更加鮮活;
在《河北日報》開設“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燕趙英烈”專欄,陸續刊載180期燕趙英烈事跡,為傳承弘揚英烈精神提供了生動教材;
開展“永遠不曾忘記——燕趙英烈群體記憶”宣傳活動,以躍崖壯士、巾幗英雄等6組英烈群體作為節目素材,通過實地直播、VLOG等形式,全角度展示英烈精神……
去年以來,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創新運用豐富紅色資源,以弘揚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精心策劃一系列英烈精神宣傳活動,探索出一條新時代烈士褒揚紀念工作的新路徑。
英烈精神感天動地,頌揚英烈任重道遠。一本本英烈故事書籍、一場場英烈事跡展覽、一臺臺英烈宣傳劇目,各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創新方式,以英烈事跡為題材,創作出大量紅色文化精品,在深入挖掘烈士精神內涵、傳承紅色基因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謀劃,加強設施規劃建設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3月31日10時30分,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巨鹿縣散葬烈士墓集中遷葬儀式正式拉開帷幕。
“按照本地的傳統風俗,我們廣泛爭取烈士親屬的意見,將分散在10個鄉鎮安葬的96名烈士,集中遷葬到烈士陵園,既方便更多的社會群眾祭掃烈士,也可以讓烈士墓得到長遠、妥善的保護。”巨鹿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武彥方介紹。
烈士紀念設施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是傳承弘揚英烈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紅色教育主陣地。
為修繕烈士紀念設施、維護紅色基因庫,讓烈士精神更好地得到傳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結合我省豐富、獨特的革命歷史文化,科學謀劃,編制出以“兩核一帶三區”為主要內容的烈士紀念設施建設規劃,高標準提升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和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建設水平,著力培育太行精神弘揚帶,有序打造冀東、冀中、冀南三個紅色基因傳承區。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目前,全省境內共有3.5萬余座散葬烈士墓、1300余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據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一級巡視員劉亞洪介紹,自2021年10月起,全省集中實施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集中遷葬6542座散葬烈士墓、修繕764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從根本上對縣級及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整體面貌進行了改善。同時,充分利用這一契機,組織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廣泛開展英烈精神宣傳活動,“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紅色教育功能不斷凸顯。
入黨宣誓、入隊儀式、開學第一課、成人禮……學校、機關、企業、社區等越來越多群體走進烈士紀念設施,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愛國情懷,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紅色精神代代相傳。去年清明節和重要紀念日,全省各級各類烈士紀念設施日均接待群眾總量達70余萬人。
褒揚是為了更好地紀念,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英雄永垂不朽,正氣凜然千秋,偉大的英烈精神將跨越時空,成為我們砥礪前行的不竭精神動力。(河北日報記者董琳燁 通訊員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