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樹木”到“樹人”,心中有愛光照前方
——解析張連印的精神內(nèi)核③
“小苗帶著連著根的土栽下去,成活率才高,長得才好。就像咱們?nèi)艘粯樱糜懈叩侥睦锒疾荒芡尽?rdquo;在位于左云縣張家場村的清風林教育基地,張連印為來這兒參觀的孩子們講起植樹造林的事,總是很用心、很動情。
在樹木中樹人,在樹人中樹木。18年來,張連印用愛民為民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本色。綠意環(huán)繞的左云縣,銘刻著鄉(xiāng)親的質(zhì)樸民心,見證著老兵的綠色情懷。
“百姓的認可、良好的家風,是留給子女最好的‘財富’”
在植樹基地的院子里,停著一輛掉了漆的面包車。2015年,為了方便種樹,張連印花了不到5萬元買了這輛“專車”,6年間跑了近20萬公里。
有人說張連印的“家當”太寒酸。張連印覺得:“吃飯有個鍋、睡覺有個窩就行,現(xiàn)在比以前條件好多了。這輛車能坐人也能拉樹苗、拉鐵鍬,很實用。”
“他不好吃的,不好穿的,從來不講排場。”從小跟張連印一起長大的村民胡萬金說。
“不講排場”的張連印,3個子女結(jié)婚都沒有操辦婚宴。被診斷出肺癌后,張連印跟妻子交代過“后事”:不立碑、不收禮、不唱戲,一切從簡。
就連剛做完手術(shù)后回鄉(xiāng)種樹,他還是一如往常。沒有找人接送,他拉著妻子王秀蘭從石家莊坐火車睡了一晚,早上五點多到大同,又倒了客車到張家場。
周圍的人都不理解,但王秀蘭卻沒覺著有什么大驚小怪。1995年,她跟隨張連印到了石家莊。昔日戰(zhàn)友勸他,一個副軍長,跟組織打個招呼,怎么也能給妻子安排個稱心的工作。可張連印擺擺手,“不給組織添麻煩,別人咋分,咱就咋分,什么工作都是給國家工作。”后來,王秀蘭到了動物園從事飼養(yǎng)員工作。
在兒子張曉斌看來,父親是心中有大愛的人。張曉斌對童年最深刻的記憶之一,是“餓”。父母好不容易攢錢買的議價糧,父親總是留給“路過”的農(nóng)村親戚,一家人吃的卻是用糧票換來的粗糧,“玉米面和著高粱面做成的面條,煮在鍋里就成了糊糊。”
雖然生活過得不太寬裕,但從河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崗位退休時,單位組織離任審計,發(fā)現(xiàn)他近兩年時間里沒有以個人名義報銷過一張發(fā)票。
“父親常和我們兄妹三人說,做人要不怕吃苦、不怕吃虧、不怕吃冤。”張曉斌說,他真沒想到,父親退休了還會愿意回老家“吃苦”。
看到當年的荒山土嶺、飛沙走石,如今變得遍野青翠、鳥語花香,看著父親從一百六十斤瘦到了不到一百二十斤,張曉斌越來越理解他的赤子之心。
“爸,我回來跟您一塊兒干!”2015年,張曉斌從部隊轉(zhuǎn)業(yè),選擇自主擇業(yè),打起背包回到家鄉(xiāng)。
有人不解,問張連印:“您就不想勸勸兒子留在部隊,那樣可能會發(fā)展得更好?”
張連印尊重兒子的選擇,他深知:“百姓的認可、良好的家風,是留給子女最好的‘財富’。”
如今,陪著父親種下片片綠蔭,體會其中的艱辛,張曉斌發(fā)現(xiàn),父親身上有些東西一直沒變。從火熱的軍營回到家鄉(xiāng)的“園田”,守著肯吃苦、肯吃虧、肯吃冤的“拙”,帶著對鄉(xiāng)親、對故土、對祖國的愛,老兵本色依舊。
“培養(yǎng)人和種樹是一樣的,要精心呵護才能成材”
張連印對自己有一個“三員”定位,除了綠化荒山的戰(zhàn)斗員、森林樹木的護衛(wèi)員,還有就是生態(tài)建設(shè)的宣傳員。
2018年,在縣鄉(xiāng)黨委的推動下,張連印的植樹基地成為右玉干部學院的教學點,最初這里被命名為“將軍林”綠化基地,后來,他把“將軍”二字換成了“清風”。
作為基地的“專職老師”,張連印要一遍又一遍地給前來參觀、培訓的機關(guān)、企業(yè)、學校的干部群眾講張家場村的生態(tài)故事。
“培養(yǎng)人和種樹是一樣的,要精心呵護才能成材。”張連印主動學習更多的種樹知識,學著制作科普展板。地方黨政機關(guān)、企事業(yè)單位和駐地部隊邀請他授課,盡管他難得空閑,但仍有求必應(yīng),在他看來,這是傳播綠色發(fā)展理念的好機會。
3年來,張連印為省市機關(guān)、干部學院、國有企業(yè)、中小學校作報告200多場。
他有了年幼的“粉絲”。左云縣東南小學學生池正遠在作文里寫道:“我要以張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他有了年輕的追隨者。張家場村村民田四旺在基地工作了5年,他的大女兒田宏麗高考填報志愿時,選擇了與農(nóng)業(yè)相關(guān)的專業(yè):“我以后想和張爺爺一樣,為家鄉(xiāng)做點有意義的事。”
他的感人事跡在華北大地廣為流傳,被譽為“新時代的甘祖昌”“穿軍裝的楊善洲”,先后被表彰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軍先進退休干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面對紛至沓來的鮮花、掌聲和各種榮譽,張連印沒有自我陶醉。他不喊口號、不唱高調(diào),談及未來的打算,他十分篤定地說:“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鄉(xiāng)村振興都是長期的工程。我要好好制訂計劃,一項一項規(guī)劃,繼續(xù)堅持做下去。” (記者 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