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提升群眾獲得感
——“數”記河北奮進足跡⑧
一組數字,勾勒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北城鎮化發展的“簡圖”。
1949年全省非農業人口比重僅為6.70%,1960年非農業人口占比達到12.73%,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峰值。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改革和農業科技的進步釋放了海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鄉鎮企業和城市各類產業發展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有力推動了城鎮化發展。2015年,全省城鎮人口首次超過鄉村人口,城鎮化率達51.67%,標志著全省由“鄉村時代”步入“城市時代”。到2020年,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60%,提高到60.07%,城鄉結構產生了歷史性變革。
這是城的變遷,也是人的發展。
對于農民工而言,走進城市,只需要一張車票,找到一份工作。但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不能止于讓農業轉移人口“留下來”,還要通過不斷完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讓他們“待得住”“過得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河北省城鎮化率、城鎮建設質量、城鎮承載能力、城鄉一體化水平明顯提升。
從鄉村到城市,在石家莊打拼了20年的劉美芳,感受到城鎮化發展帶來的溫度。
這20年里,她結婚、生子,在城里落戶扎根。從2013年開始,得益于對外來務工人員的保障房政策,她和家人告別四處租房的日子,搬到了石家莊市仁華家園保障房小區,一住就是8年,孩子還在小區里上了小學,日子穩定而踏實。
穩定的住所、安穩的日子,說明劉美芳已融入這座城市,也見證著河北城鎮化的發展。
一紙戶籍里有民生溫度。河北省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放寬城鎮落戶限制,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城鎮戶籍人口達到3518萬人,比2015年增加了738萬人。
住有所居,才會心有所屬。自2011年起,河北省開始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著力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的住房困難。目前,通過實施公租房保障,解決了45.6萬戶家庭的住房困難,其中20.3萬戶新就業職工及外來務工人員圓了城市安居夢。截至今年6月15日,河北省還累計啟動城中村改造項目1098個,32.3萬戶生活在城市里的村民享受到了其他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亦是農民工進城后的期待。“十三五”期間,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1320萬人提高到173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3440萬人提高到3546萬人,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由83.5%提高到88.3%。
經濟社會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為城鎮化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015年4月,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審議通過,河北省“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中“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有了具體任務——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與發展要“提質”,重要節點城市要“擴能”,縣城擴容要“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要有河北特色。
“這十多年來固安的變化太大了,基礎設施跟上了,生態環境改善了,不僅宜業宜商,還越來越宜居宜游!”2007年,河北誠田恒業煤炭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才從北京來固安時,這里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整個縣城僅有三條街道,最高的建筑也不過就是六層小樓。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固安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配套設施完善的首都衛星城,形成了“一環七縱十橫五聯”路網格局,產業發展也攀上了新高度。昔日的小縣城漸漸出落成“京南明珠”,完成了傳統農業縣到經濟強縣的蝶變。
縣城建設是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的關鍵舉措,產業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支撐。2020年全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增速達15%,超百億元集群達60個。到2020年,縣城及以上城市集中供水普及率達100%、污水處理率達98%,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
1949年至1977年,全省沒有地級市。如今,展開河北地圖,一座座新城迅速崛起,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燕趙大地上。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初步形成1個特大城市(石家莊)、2個Ⅰ型大城市(唐山、邯鄲)、4個Ⅱ型大城市(保定、秦皇島、張家口、邢臺)、6個中等城市(衡水、廊坊、承德、滄州、定州、任丘)、17個Ⅰ型小城市為主體、縣城和小城鎮為支撐的城鎮體系,區域中心城市加快集聚發展,城鎮承載能力明顯提升。
作為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河北的城鎮化與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緊密相關。
每天6時30分,邢臺市任澤區西固城鄉趙村的李戰平,都會把裝有可堆肥的垃圾的桶和不可堆肥的垃圾的桶放到自家大門口。隨后,村里的保潔員會把垃圾倒進分類垃圾桶內,將其運送到村東頭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再由區里的垃圾清運車運走,垃圾有的被資源化利用,有的被無害化處理。而在過去,村里垃圾卻是隨處可見,被風刮得遍地跑,讓太陽曬得臭烘烘。
“昔日垃圾隨處倒,如今請進處理廠”,這是河北省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的縮影。
“十三五”期間,全省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覆蓋率達到95%,8963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均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標準,2254個鄉鎮和街道全部設立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5%以上,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加快構建。 (河北日報記者 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