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傳承長征精神 學黨史跟黨走”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報告會在河北大學七一路校區(qū)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原河北人民廣播電臺高級記者、副臺長、河北省勞動模范、第七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校友王喜民受邀作了精彩報告。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文學院、工商學院、法學院的師生黨員代表和入黨積極分子等4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顏士義主持。
報告會上,王喜民以“講述長征 學習黨史——談談《重走長征路》”為題,與現(xiàn)場師生分享了他重走長征路、報道長征路上的感人故事的親身經(jīng)歷,并將“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深刻感受傳遞給大家。
王喜民首先講述了在瑞金報道鄉(xiāng)親們十送紅軍的場景,并展示了他系列報道《重走長征路》的第一篇報道——《瑞金: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了挖掘到更多真實的故事,他深入農(nóng)村挨家挨戶進行采訪。他遇到了等候長征丈夫回家70余年的妻子、剛剛出生便與隨軍長征母親分離的女兒……在瑞金,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追隨黨的事業(yè),廣大人民為了革命勝利仍然選擇親情分離,令人動容。報告中,從悲壯的湘江戰(zhàn)役,到體現(xiàn)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zhàn)役,從紅軍在饑寒交迫中翻越夾金山、過草地、轟轟烈烈的臘子口戰(zhàn)役,到最后的吳起鎮(zhèn)勝利會師……王老師以現(xiàn)場講述結合采訪照片和音頻報道,帶領與會師生“重走長征路”,共同感受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不畏艱難、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在講述過程時,王喜民與大家分享了每一篇新聞報道背后動人的故事,講到動情處,更是數(shù)度哽咽,現(xiàn)場的老師同學們眼含熱淚,掌聲經(jīng)久不息……
顏士義書記在總結中說:王喜民老師結合親身經(jīng)歷以一個新聞記者的視角帶領我們重走了紅軍長征之路,將長征這個驚心動魄的歷史奇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傳承長征精神,學黨史、悟思想,勇?lián)厝巫吆眯聲r代的長征路,努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報告會后,現(xiàn)場的師生意猶未盡地圍攏到王喜民身邊進行交流互動,王老師勉勵廣大新聞學子要練就過硬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用腳底板寫新聞”,一定要腳踏實地深入采訪,學好專業(yè)知識,做有洞察力的新聞記者,成為真正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2020級新聞學專業(yè)王唯佳同學表示:“聽了今天的報告會,我對紅軍長征的印象不再局限于高中歷史課本上的文字,深深記住了王喜民老師說的,是黨的領導指引了長征的勝利。王喜民老師的報告記錄了許許多多普通人物的故事,也正是這些紅軍隊伍中的普通人,用他們堅定頑強的革命意志和不畏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譜寫了長征的勝利史詩,贏得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祖國的壯美河山。作為新聞學子,我更想沿著紅色的足跡,重新感受那個年代的波瀾,磨礪自己的意志,努力成長為勇?lián)厝蔚男聲r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