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
綠嶺核桃
臨城縣綠嶺公司成立于1999年,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集優質核桃品種研發與繁育、種植與深加工、銷售與生態旅游于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大型企業。
在臨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幫助下,綠嶺公司逐步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科技帶動、就業創業的扶貧帯富“綠嶺模式”:通過“統一提供優質苗木,統一核桃樹管理技術,統一核桃樹種養模式,統一生產物料供給,統一核桃品牌,高于市場價回收核桃”的合作經營模式以及貧困戶入股分紅模式,直接帶動7000多個農戶增收致富。
在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的指導下,該公司實行科學化、標準化、產業化種植,同時,積極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目前,該公司擁有綠嶺薄皮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1.8萬畝,合作基地20萬畝,苗木繁育基地2600余畝,現代化深加工基地200畝。該公司先后獲得“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稱號。
青皮核桃喜獲豐收,村民正在撿核桃。長城網記者 劉俐驗 攝
講述者:
綠嶺公司總經理路京振
樹上的青皮核桃掛滿枝頭。長城網記者 劉俐驗 攝
日前,記者驅車來到綠嶺精品果園,雖已是深秋,但放眼望去,還能看到一片蔥綠。“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是綠嶺核桃小鎮,在二十年之前,這里是一片亂石荒崗地,可以說是雜草叢生、亂石遍布。既不適宜耕種,也不適宜造林。”臨城縣綠嶺公司總經理路京振指著一處約百十來畝的地塊說道,他們在承包這片土地之后,通過臨城縣科技局請到了河北農大的教授——李保國,在檢測了當地土壤之后,李保國發現臨城地處太行山前的丘陵地區,土質瘠薄,干旱缺水,更適合栽種核桃。
村民將去了皮的核桃進行晾曬。長城網記者 劉俐驗 攝
為了種好核桃,李教授因地制宜開創了“開溝換土、客土造林”的太行山淺山區治理模式。通過挖走鵝卵石、打破礓石層、開溝換土建立保水層,聚水節水保水,種啥啥不活的荒山變成了核桃豐產的寶貝山。
土地治理、澆水灌溉、種植方法、新品種選育,產品深加工,李保國在綠嶺留下一整套的創新研究成果。
在種植基礎上,綠嶺公司延伸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投資3.2億元,建成了占地200多畝的核桃綜合深加工項目,年可加工核桃原果3萬噸,進一步激發了農戶的核桃種植熱情。
隨著核桃產業鏈的不斷拉伸,綠嶺為貧困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該公司每年吸收周邊季節性臨時用工10萬余人次,提供固定就業崗位300余個,年發放工資費用達1800多萬元。同時,綠嶺公司在縣域內貧困戶較集中的村設立30多個核桃仁加工點,周邊貧困戶按照有償計件方式自主自愿到加工點從事剝核桃仁工作,每月可增收1800元。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綠嶺公司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的現代化企業,一產是搞核桃的種植,二產是搞核桃的精深加工,三產是生態旅游。
目前,薄皮核桃已成為臨城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路京振告訴記者:“在李老師的指引下,我們成立了科技扶貧的服務隊,這個服務隊就是送技術上門。截至目前,我們向一千多農戶低價地提供苗木,免費地提供技術,高于市場價回收(核桃),與他們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體,讓他們在打工的同時也學到了一門技術,增加了致富的資本。”(記者 齊彥紅 劉俐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