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發展成為永恒主題
河北承德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紀實
圍場壩上百萬千瓦風電基地一角。
河北省承德市地處灤河、潮河、遼河、大凌河“四河之源”,共有河流1500多條,全長12818公里,是河北省河網密度最大的地區。今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養功能區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今日的承德,迎來了嶄新發展的機遇期,也步入了重大變革的大考期。
生態修復靠毅力
走進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山水林田湖項目核心區哈里哈鄉三義號村,整治一新的河道、河渠兩側花海景觀在綠樹、群山環繞下,一步一景,宛然一幅“山之魂、水之靈、林之舞、田之歌、湖之韻”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這兒的美景,在十幾年前根本不存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林業局綠化辦主任劉子華告訴記者,“我們在2016年啟動實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重點實施造林綠化、濕地保護、河道整治、農業新技術等4類工程,最大限度地肩負起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重任。”
三義號村的變遷,見證了承德生態文明建設的扎實步伐。多年來,承德持續推進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風沙源治理等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壩上防風固沙林、北部水源涵養林、中部水保經濟林和南部經濟林等4大林區為主的“生態屏障”。
針對局部生態環境脆弱,水源涵養功能不穩固的問題,承德重點實施造林增綠提質、流域水生態改善、風沙源綜合治理、污水垃圾處理4大工程,提升生態系統水源涵養能力。通過重點實施坡耕地試點治理、潮灤兩河水源涵養林等157個水利項目建設,治理水土流失8300平方公里。
目前,承德市森林面積增加到3442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到58.1%,水資源調控率達到40%以上,年均自產水量達37.6億立方米,出境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承德市每年向京津等下游地區供水25.2億立方米,占到密云水庫來水量的56.7%、潘家口水庫來水量的93.4%。
生態保護有定力
在寬城滿族自治縣采訪時看到,建龍礦業原來的一個排土場已經改造成了生機盎然的果園。“我們在改造后的排土場周圍山上栽種了山楂、蘋果等果樹。”寬城建龍礦業負責人才興波介紹。
建龍礦業是承德“百礦披綠”行動的一個縮影。承德曾因礦而興,如今面臨著市場持續走低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以百礦關停、百礦復綠“雙百行動”為載體,承德全力投入到礦山披綠的事業中,一處處裸露的山體再次披上了綠裝,一處處尾礦庫覆上了植被。
“我們始終把保護和發展生態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一票否決’。”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的話語擲地有聲。于是,承德淘汰取締了礦山企業300個;轉產轉型礦山企業400家,使得礦產業綠色發展變成現實。
一手抓限除,一手抓增擴。承德因地制宜發展林果產業,板栗、蘋果、山楂、山杏等8大經濟林基地建設高速發展,使得全市263萬農業人口的承德發展經濟林總面積達983.5萬畝,帶動近百萬群眾走上了富裕道路。
生態“變現”添活力
站在承德縣大營子鄉幸福村村頭,只見一座座農家小院掩映在蒼翠的群山之間。
“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幸福村“幸福農家院”的主人魏連云笑著說,“原先一年忙到頭,收入不過千元。現在我們吃上了‘旅游飯’,去年光農家院收入就超過了20萬元”。
承德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變現工程,其中旅游業就是一張王牌。依托承德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承德積極發展旅游業,目前全市A級景區總量達到50個以上。同時,“農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體旅融合、工旅融合”等業態也在全面興起。去年全市旅游文化產業直接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以上。
綠色生態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該市扶貧攻堅工作有力開展和全市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2018年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2.52%,該市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