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南吳會村:文化設施建設點亮村民夜生活
白天的元氏縣南吳會村,略顯安靜,只能偶爾見到運輸車輛穿過。村民李雪珍碰巧出門,她告訴記者,晚上過來才能見到南吳會村真實的“村容村貌”。 晚上七點,夜幕降臨,記者再次來到南吳會村,只見迎賓路兩側的華燈陸續點亮,引領著來訪者來到村東頭的廣場。與沉寂的白天相比,南吳會村此時完全不同,“南吳會文化廣場”的牌子格外醒目,照射燈將光亮覆蓋到整片區域,籃球場上人影攢動,舞蹈廣場音樂不停,綠化長廊里漫步的人摩肩接踵,歡聲笑語從各個角落里傳來。 就在去年,南吳會村民還在羨慕城里人的生活,因為他們晚飯后都能去街心公園遛彎兒、小廣場上跳跳舞。南吳會村村支部書記王印杰表示,該村共有256戶,多數村民以務農為主,苦于平日里生活單調,“經濟條件好些的老人都愿意搬到15公里外的縣城住,因為那邊晚上熱鬧。” 對于農村面貌改造提升來說,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是一項重要內容,也需要充分利用駐村工作組、幫扶企業這兩大力量。就在今年2月28日,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組入駐村子后,村兩委與工作組積極協商,著眼于解決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文化生活需求”,構建了“三公園一廣場”的建設布局:利用村東頭的200畝垃圾堆放場,籌建了包括舞臺廣場、燈火籃球場、娛樂健身設施在內的綜合廣場;在村西頭修建了占地15畝的森林公園;村中央還有占地5畝的堰園公園。 村民們看到一直念叨的公園、廣場就要變為現實,紛紛“添柴助燃”,加入到建設的具體工作中來。除了專業的電力線路安裝等環節,諸如植樹綠化、地磚鋪設等大量基礎工作都是由本村義工完成。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組的劉力介紹,原計劃投資總額426萬元,實際使用資金386萬元,節省部分大多來自人工成本。 晚上八點剛過,李雪珍洗刷完碗筷,忙不迭地來到廣場,村里的幾個老姐妹已經圍坐在廣場上涼亭里聊天。“我們每天都呆到晚上10點多,在這聊聊家常事,村里新近發生的事也能互相知會下。” 記者看到,這座廣場的建設標準并不低。照射燈、籃球場、還有成片的觀賞座位……王占同是跑長途運輸的司機,這會兒正坐在觀眾臺的最上面,聚精會神地看著老伙計們打籃球。“現在習慣晚上到這兒放松,時不時的有籃球比賽,自己也忍不住上去動兩下。” 文化廣場不止讓本村居民受益,還惠及周邊村莊的廣大群眾,廣場西邊停滿了來自周圍村子的私家車。王青坤家住元氏縣城,幾乎每天開車來南吳會村轉悠,“比較來看,縣城都沒這兒熱鬧。”據了解,周圍殷村鎮、北吳會等村的老百姓也經常來南吳會跳舞、打球,共享文化娛樂大餐。 采訪手記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民居改造、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多個環節。農民群眾不僅渴望衛生、生態的改善,也希望精神文化生活有很大提振。南吳會村的變化,讓人深深地感受到,華燈下的農村也可以如此美麗。 |
關鍵詞:文化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