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攻堅戰 “中國北方最美藍天”成張家口新名片
全力打好四大攻堅戰 砍掉高污染企業加大造林力度實施節水灌溉 “中國北方最美藍天”成張家口新名片 上半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長江以北排名第一 日前,環保部發布上半年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今年1—6月,張家口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均值為3.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4點;達標天數125天,達標比例達69.1%,高出京津冀地區平均達標天數比例38.1%,高出全國平均達標天數比例14.3%,為全省及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最優城市,并在74個被監測城市中,在長江以北排名第一。“中國北方最美藍天”成為張家口新的生態名片。 張家口曾是華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過去以裝備制造、鋼鐵、電力、礦產、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為主。2003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空氣質量全省排名倒數第三,成為“全國污染嚴重城市”之一。 “生態是張家口發展的生命線,改善生態環境就是在打造我們的戰略優勢,是張家口加快發展的最大優勢、最大潛力所在。”張家口市委書記王曉東說。近年來,張家口市確立了“堅持科學發展,致力跨越趕超,實現綠色崛起,打造強市名城”總體戰略目標,把綠色崛起作為科學發展的基本路徑,強力推進節能減排、造林綠化工作,做好“綠色加減法”。 大力推進生態工程建設,做好綠色“加法”。近年來,該市先后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深入開展了群眾植樹和社會綠化活動,共完成各類林業生態工程1907.55萬畝,僅去年就完成造林125.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20.4%增加到33.5%,構建起了多層次、網格化的首都綠色生態屏障。去年,全市Ⅰ級天數達到190天,處于全省最好水平。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做好綠色“減法”。按照“淘汰一批,升級改造一批,搬遷一批”的總體思路,兩年來,該市共實施節能工程60項,建成減排工程106項,關閉了高耗能、高污染企業52家。依托4大產業集聚區,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新型能源業、食品加工業、裝備制造等清潔、綠色產業,共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142項,增加值已占到全市生產總值的40%。 加大水源地保護建設,實施節水灌溉。該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治理污染源、開征污水處理費、調整水價等措施,逐步建立起水源保護長效工作機制。不僅推進實施了城市污水處理、工業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一大批環保項目,還加大了對重點潛在污染源的監察力度,充分發揮水源在線監測系統和水源二級化驗室功能,全天候監測飲用水水源水質變化情況,保障水源污染情況提前預警和及時處置。此外,該市先后投資16.4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在國內率先推行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推進管灌、噴灌、微灌等農業節水項目建設,全市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278萬畝。壩上地區地下水位已經由以往年均下降2—5米,變為上升趨勢。沽源縣閃電河、尚義縣察汗淖爾濕地和康保縣康巴諾爾湖相繼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該市把環境指標作為科學發展的“硬門檻”,嚴格執行項目準入和評價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標準的一律不得審批;凡是不符合“三同時”要求的項目一律不準竣工驗收;在建項目環保設施不達標的,一律不得投產。連續三年考核未完成目標的縣區,按照有關規定對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調整職務或降免職。近年來,先后有100多個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項目被拒之門外。 大力實施中心城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加強重點企業和站點周邊污染源環境監管和整治力度,下大力進行建筑施工揚塵、道路揚塵、露天燒烤污染集中整治,加強燃煤品質、機動車排氣等監管和治理力度,加密道路保潔和灑水作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確保了該市空氣質量在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得以持續改善。 為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今年該市主城區還將完成16家污染企業搬遷改造任務;完成20項大氣污染減排工程;將86個單位、小區接入城市集中供熱管網,同時拆除熱網范圍內的120臺分散燃煤供暖鍋爐,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30萬平方米。預計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509.29噸、氮氧化物10632.76噸、煙塵705.66噸。 按照規劃,從2013年到2017年,該市還將再實施生態工程533.24萬畝,力爭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6%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森林城市。(記者高振發、王雪威 通訊員劉永剛、張澤民) |
關鍵詞:名片,張家口,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