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銀行理財產品將戴上“緊箍咒”
近期,由于銀行員工私售銀行理財產品的事件不斷被曝光,銀行監管部門重拳出擊,3月25日下發的《中國銀監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對銀行的“資金池”嚴格監管。業內人士分析,該通知一旦落地,今后銀行的理財產品無論在品種數量上,還是在年化收益率上,都會大打折扣。筆者走訪了我省部分商業銀行發現,一些投資者正在搭乘“末班車”,搶購理財產品。 據了解,《通知》明確要求,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應實現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標的物)的對應,做到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這就意味著,投資票據的理財產品所募集的資金,必須全部投資票據,不得挪作他用,這樣一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靈活性就要大打折扣,收益率也將受到影響。 位于省會建華大街的某股份制銀行銷售的年化收益率在3.5%的理財產品,不到一上午就被投資者搶購一空。該銀行理財部經理分析,一些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后市發展擔心。不久的將來理財產品種類或將減少,年化收益業績有可能下降,這成為許多投資者出手搶購的主要原因。 筆者調查發現,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方面,大銀行此前普遍比小銀行要低,業內人士指出,對一些中小銀行來說,不少客戶都是沖著收益率來的。為了吸引客戶,中小銀行會相應將收益率調高吸引客戶。有時投資同樣資產的理財產品,大銀行給的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而股份制中小銀行一般在4%以上。其實不少中小銀行是自己讓出一部分的收益,為的就是爭搶客戶。理財專家分析,今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趨同,不會出現較大差別。 一位商業銀行內部人士分析,由于理財產品收益率降低,部分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轉向股市、樓市或民間資本市場。 相關 所謂資金池理財產品,是以債券、回購、信托融資計劃、存款等多元化投資的集合性資產包作為統一資金運用,通過滾動發售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持續募集資金,以動態管理模式保持理財資金來源和理財資金運用平衡,從中獲取收益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也就是說,銀行資金池類理財產品是把客戶資金相應計入一個外界看不到的賬戶里,它的名字叫“資金池”。由于龐大的池子無法做到資產與負債一對一匹配,存在“黑箱”操作可能。 |
關鍵詞:理財產品,銀行,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