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北京游客潘新華戴上AR眼鏡,根據提示說出相應語音,眼前立刻浮現出深邃的藍色海洋,耳畔響起“嘩嘩”的海浪聲,仿佛置身海洋中。
“戴上AR眼鏡,眼前的化石、標本就‘活’起來,還配有語音解說,沉浸感滿滿。”潘新華欣喜地說,這種全新的講解模式,讓他解鎖了逛博物館的“新姿勢”。
近日,游客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觀看野生動物生活復原場景。河北日報記者肖煜攝
如何將傳統(tǒng)文物展示轉變?yōu)槎嘣訄鼍埃两綌底煮w驗正在成為文博行業(yè)新的探索方向,并為博物館打開“流量密碼”。據統(tǒng)計,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自今年1月對公眾開放以來,已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館內常設的地球脈動、遠古海洋、恐龍帝國、哺乳新生、滅絕之殤等五大展廳,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古生物形態(tài)與數字化相結合,讓冰冷的化石、標本等立體鮮活起來,為游客帶來沉浸式觀展和全新的互動體驗。
地層層序律、地層劃分、地層單位分級……游客李曉然輕輕點開屏幕上的地層劃分,一張年代地層圖躍然眼前。“館里的每個展廳都配備了數字觸屏、互動觸屏,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瀏覽相關知識,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該館公眾服務部黃一欽介紹,這種數字化的展示方式增強了游客觀展的沉浸感和參與感。
科技賦能,讓博物館從靜態(tài)的文物庫房變成充滿活力的文化體驗場館,為文化傳承提供多元路徑和更廣闊的空間。
白洋淀中的丹頂鶴、青頭潛鴨、絲光椋鳥成為小朋友們的最愛,拍動按鈕,屏幕中的鳥兒就會左右調整方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空向著遠方飛翔……
此外,游客還可以在裸眼3D飛行影院體驗“飛越燕趙十億年”;在5D影院置身1.3億年前的白堊紀,與小盜龍、孔子鳥、北票龍一起為保護朋友而與獵手鬼龍斗智斗勇。
科技改變了知識與文化的傳播方式,讓一眼千年、一眼萬里成為現實。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打破傳統(tǒng)展陳模式,利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為參觀者提供更為立體可感的文化體驗,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讓人們從中華文化基因中獲取精神力量,增強文化自信。(河北日報記者 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