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多肉”“依然多肉”“秋葉多肉”……近日,記者來到秦皇島市海港區海陽鎮栗園村,看到村西側成片的大棚內種植著各式各樣多肉植物,大棚外掛著各式各樣的招牌。
“我是2019年開始在這里種植‘多肉’的,現在已租了3個棚。”記者走進掛著“天天多肉”招牌的大棚,種植戶王天芝說,他和妻子周玉嬌曾經營一家多肉花店,后來聽說栗園村有100多個大棚種多肉植物,夫妻二人便關了店,專門過來租大棚種植多肉植物。
“你現在看到的這些大棚原來都是種蔬菜的。”栗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海平說。2011年前后,村里的種植戶們通過市場調查,看好多肉植物的市場前景,紛紛轉型種植多肉植物。十多年來,不僅多肉植物價格穩中有升,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像王天芝一樣的外村人。
“多肉植物的莖、葉肉肉乎乎的,含有很多水分,澆水頻次低,所以平時我們倆就能照看3個棚。”王天芝說。
采訪時,記者注意到,周玉嬌在逐盆翻看多肉植物最下層的葉子,并將枯葉用鑷子撿出。
“枯葉多了容易滋生細菌、長蟲卵,這是多肉植物和其他植物不同的地方。”周玉嬌說,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及時清理枯葉。
近幾年,多肉植物越來越受市場青睞。“我媳婦兒每天晚上都會在大棚里直播,通過和網友探討種植技術交朋友,還能帶貨。”王天芝說,他家的多肉植物銷售是批發、零售各占一半。
“現在,在我們村租大棚種多肉植物的大多是外村人,每個大棚年租金五六千元,村民們出租大棚能掙錢,在大棚打零工還能掙錢。”李海平說,所有掛招牌的大棚都已出租,這種經營模式下,村民幾乎不承擔市場風險,收入更加穩定。
“我家每年能收棚租6000多元,夏天大棚里除草一天一個人能掙80元,3個月能掙7000多元,其他時間還不耽誤外出打工。”村民李成光說。
“現在村里多肉植物種植產業年銷售額能到5000萬元,多肉植物遠銷加拿大、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李海平說,栗園村多肉植物種植大棚共128個,多肉植物品種有200多個,種出了村民增收新“花路”。(河北日報記者 孫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