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尋訪西柏坡老房東②:碩果掛枝頭,梨樹系情思
一棵虬干橫枝、碩果瑩潤的老梨樹迎來了又一個收獲的季節。
初秋時節,走進位于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東側的周恩來舊居,游客們都會被這棵枝葉紛披的老梨樹所吸引。
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館員史進平介紹,1948年4月,周恩來率領中央機關來到西柏坡,住進閆中云、閆慶云兄弟的院子。他每天都工作到凌晨才去睡覺,早晨九點又準時起床。
9月2日,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閆軍明在梨樹下講起當年往事。趙書華攝
當時,院子里有棵小梨樹,樹干僅有三四指粗。周恩來囑咐工作人員:“你們要替老鄉把這棵梨樹照管好,常澆水,不要讓它干死了。”
按照叮囑,大家除了適時澆水外,還將魚的腸肚作為肥料埋在樹下。秋天,樹上結了3個雪花梨,個頭還挺大。周恩來要求把梨摘下來送給房東。等大家小心翼翼把梨拿給房東,房東怎么也不肯收,去的人只好把梨又拿了回來,但給房東付了錢,算是買下了這3個梨。
閆慶云的孫子閆元方,今年73歲了。他是聽著自家梨樹的故事長大的。黨和人民魚水相依的情感,和故事一起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1958年,因為建設崗南水庫,西柏坡村面臨搬遷,閆元方家先是搬到平山縣溫塘鎮的栲栳臺村,后又在鹿臺村扎根。
1972年,正在太原當兵的閆元方得到家人傳來的一則消息:周總理派衛士長成元功到家里來了。
因為兄弟們都不在,當時成元功只見到了閆元方的大媽。
成元功說:“總理委托我看望一下老房東。您生活過得怎么樣?有什么困難沒有?”
閆元方的大媽說:“我上了年紀,有飯吃有衣穿,很知足,沒有什么困難。”
“真沒想到,離開西柏坡這么多年了,總理還惦記著老房東,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下山不忘山,進城不忘鄉。’永遠記得人民的恩情,這就是周總理的崇高品格。”講到這里,閆元方有些哽咽。
2012年5月,一位周總理的親屬來到閆元方家,她是周恩來的小侄女周秉建。
“當時,周秉建就坐在這里。”閆元方指著客廳倚墻擺放的一溜沙發說。
閆軍明是閆元方的堂弟,當時也在場。“那天,周秉建和我們談了很多。她還特別談到周總理專門囑咐他們不要忘了老房東,多去走訪看望他們,要記住人民的恩情,回報人民……”閆軍明說。
周總理的人民情懷深深地影響著閆元方。1986年,他從部隊轉業到平山縣溫塘鎮,負責全鎮的綠化工作。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兢兢業業、科學管理,花草養護得很好。
工作之余,他還發揮自己精通獸醫的特長,義務為村里老百姓提供牲畜診治服務。“溫塘鎮勞動模范”“平山縣優秀共產黨員”……收藏在書柜里的獎章、證書,記錄下這位老房東后人閃亮的日子。
梨樹小院情依依。每當跟孩子們一起到舊居參觀,閆元方都會教育他們要懂得感恩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為老區鄉親過上更好的日子盡一份力量。
閆元方的兒子閆佳佳從河北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主動回鄉,2015年,他和同學一起,在鄰近鹿臺村的杜家溝村創辦了一家白羽肉雞養殖企業。疫情過后,經營好轉,他們就為杜家溝村全體村民每人發放了10袋大米。“既然場子建在這個村子,就應該力所能及地為當地鄉親造福,盡可能帶動村莊的發展。”閆佳佳說。
養雞場的雞糞,只要村里誰家上果園、種地需要,十車八車拉走,他們從沒有提過收錢。如今,這家建在太行山山梁上的農業龍頭企業,年出欄肉雞180萬只,帶動周邊1150余戶脫貧戶穩定增收。
閆元方家6位成年人中,5位是黨員。兒媳康二花大學畢業后曾是國家“三支一扶”計劃的志愿者,現任鹿臺村黨支部副書記,負責村里的民政、養老、醫保等工作。村里有的老人行動不便,需要辦理手續蓋章,二花都是自己開車到縣城幫他們辦理。她說:“在基層農村工作,就該為村民做好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閆佳佳說,“作為老房東的后代,留在農村、建設家鄉,這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責任。”(趙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