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麗鈞
最近,石家莊市民胡女士感覺生活成本增加了,主要原因是蔬菜價格上漲了不少。
“現在二三十元買不了多少菜,蔬菜太貴了!”胡女士說。
據商務部內貿流通統計監測系統顯示,8月5日至11日我省食用農產品市場蔬菜類平均批發價格5.09元/公斤,上漲15.16%;平均零售價格7.19元/公斤,上漲10.79%。
而7月8日至14日,系統顯示食用農產品市場蔬菜類平均批發價格3.83元/公斤,平均零售價格5.9元/公斤。
一個月的時間,蔬菜類平均批發價格從3.83元/公斤上漲到5.09元/公斤,上漲了75%。平均零售價格從5.9元/公斤上漲到7.19元/公斤,上漲了82%。
市民在選購西紅柿。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麗鈞 攝
8月16日9時許,記者來到石家莊市頤宏路上一家果蔬店,前來買菜的市民不多,一些市民面對蔬菜價格顯得有些猶豫,買到手的蔬菜也不算多。攤主告訴記者:“現在所有的菜差不多都漲價了,黃瓜5.5元一斤、西紅柿4元一斤、豆王8元一斤,漲幅最大的是綠葉菜,菠菜漲到了7元一斤,之前從來沒有賣過這么高的價格,過年的時候也就5元一斤,價格漲得很厲害,大家每次買的菜也比以前少了一些。”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北國超市益友店,在超市的蔬菜區,買菜的人也不算多,有的人在購買的時候會看一眼標價,有的人一直轉也沒買到合適的菜。
超市工作人員將一大包豆角拆開裝袋,特價3元一斤,立刻就有一群人前來挑選,不一會兒豆角就所剩無幾了。一位市民說:“這個豆角最近都賣7元一斤,現在搞活動才3元,挺合適,趕緊多買點。”
另一位市民李先生也反映:“現在應季的黃瓜、西紅柿、豆角這些常見蔬菜的價格都漲了不少,感覺生活成本也增加了。”
蔬菜的價格有明顯提高。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麗鈞 攝
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是北方地區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基地,保障著京津冀市民的“菜籃子”,每天有2萬噸的蔬菜從這里發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13個省市。
商戶王磊做生菜批發生意,“我們在張家口壩上包的地,今年受到天氣的影響,之前一畝地收購價是兩三千元,今年漲到五六千元,銷量也受到了影響,之前一天賣10噸,現在也就是5噸左右。”王磊說,“菜價上漲主要還是由于下雨和目前蔬菜沒有集中上市的因素造成的。”
同樣在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賣娃娃菜的商戶潘正霞也表示:“今年菜太貴了,比往年春節的時候還貴。”
潘正霞在張家口市張北縣包的菜地因為下雨被淹了,損耗明顯增加。現在一天收70噸左右的娃娃菜,往年損耗不到40%,今年卻要去掉40%以上的損耗,才能變成凈菜銷售。人工費+損耗大+產量下降,成本增加了不少。
潘正霞算了一筆賬,去年一包3000克重、28包裝的娃娃菜賣到八九十元,平均一包娃娃菜賣2.8元,今年賣到了120元,平均一包4.2元,漲了67%。
“我1987年就開始做蔬菜批發生意,30多年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之前下雨,菜地里的雨水可以很快滲下去,今年下雨時間長而且比較大,菜都被淹到地里了,菜貴了銷量也比去年少了。”潘正霞無奈地說。
對于菜價上漲的原因,多位專家表示與近期高溫暴雨天氣因素有關。氣象信息顯示,今年6月至7月,傳統的夏秋季蔬菜產區黃淮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經歷了一次明顯干旱到內澇過程,導致這些產區的蔬菜產量明顯下滑,最終促使菜價上漲。
針對蔬菜價格上漲的現象,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春蕊認為,當前蔬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蔬菜進入“伏缺期”和天氣因素。一方面,春季播種的蔬菜此時采收結束,夏季播種的秋菜還沒到收獲季節,所以蔬菜產量相應減少,價格會有上升;另一方面,近期的降雨多、高溫天氣對蔬菜生長也有不利影響,本地蔬菜少,大部分都需要從外地運過來,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面對持續上漲的蔬菜價格,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蔬菜供應的穩定性和充足性。
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蔬菜供應的穩定性和充足性。張衛軍 攝
“針對近期的高溫和降雨天氣,我們依托智慧化管理系統,隨時關注農產品價格指數,并通過大數據指揮調度中心與商戶代表一起,加強與蔬菜產地的對接,建立穩定的供貨關系,拓寬供貨渠道,確保蔬菜供應的多樣性和穩定性。同時,我們多次召開動員會,鼓勵市場大商戶積極組織調運應季蔬菜,提高市場日常供應、價格穩定和應急保障能力。”首衡農副集團蔬菜區副總經理吳之軍說。
業內分析,伴隨著氣溫的回落,蔬菜供應和價格會逐步回歸正常,預計在9月中旬左右能夠恢復到7月甚至6月的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