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省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
勞務品牌成為就業“金名片”
8月2日,五星級“河北福嫂”潘茗茗在河北寸草三春家政公司給即將從業的家政人員培訓。
培訓結束后,這些家政人員就會奔赴北京、天津,走上新崗位。
公司負責人賈楠介紹,他們在天津南開區和北京金融產業園設立了輸入基地,及時掌握京津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更新培訓內容。去年以來,該公司已向京津輸送“河北福嫂”500余人次。
一手牽起婦女,一手對接就業市場。2021年以來,河北累計向京津輸送“河北福嫂”6萬人次。截至目前,“河北福嫂·燕趙家政”提質擴容工程已累計帶動13萬婦女就業,為100多萬家庭提供了優質服務。
樹一個品牌、帶一片就業,強一域經濟、富一方百姓。我省一個個勞務品牌成為就業“金名片”。
7月17日,由內丘縣崗底村農民技師楊書海帶隊的15位崗底村果農,從保定阜平縣趕了回來。
這次出差,他們不僅給阜平縣果農傳授果樹管理技術,還靠給當地蘋果套袋掙了不少錢。
能夠被外地果農邀請做技術推廣并聘用,楊書海他們受益于“內丘富崗種果工”勞務品牌。
這是個由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的民生保障型勞務品牌,直接和間接帶動1.5萬余人次就業,不僅發展富崗蘋果種植基地5.8萬畝,還輻射帶動石家莊、邯鄲、承德等地種植蘋果,幫助果農人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河間玻璃器皿師”“石家莊乳業工”“故城剎車匠”……截至目前,我省已培育壯大100個省級勞務品牌。這些有著良好口碑的勞務品牌,成為人們就業增收的重要載體。
不久前,廊坊師范學院應屆畢業生甄書苒與燕京中學簽約,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實現“畢業季”與“就業期”的無縫對接。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日前,石家莊市長安區舉辦2024年“百日千萬高校畢業生招聘專項活動”大型公益現場招聘會。圖為一位求職者在招聘會現場咨詢應聘崗位信息。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今年上半年,我省從供需兩端發力,制定了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的12條措施。截至目前,共征集崗位56萬個,舉辦政策宣講活動554場、職業指導活動384場,多措并舉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
今年以來,我省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截至目前,我省已完成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穩定在1240萬人以上。
從好就業到就好業,民生之本持續筑牢,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99元,同比增長5.6%。
暖心服務托起“朝夕美好”
盧龍縣蛤泊鎮后西街村的李桂民,今年64歲,多年前因病導致腿部行動不便。
經過適老化改造,屋里增添了沐浴椅、多功能拐杖,還鋪設了防滑墊。對生活中的新變化,李桂民開心不已。
這得益于我省今年實施的20項民生工程之一——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全省目前已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改造36296戶。
讓養老服務更有質量,更有品質。今年以來,我省圍繞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素質能力提升工程,組織1.9萬名養老護理員進行基礎照護科目培訓。
“一老一小”群體關乎千家萬戶,是每個家庭的焦點所在。
每天早上七點半,石家莊市民范梅都會準時把兩周一個月的孩子送到長安區談固街道社區幼兒日間照料看護中心,每月托費不到1500元。
而就在4個月前,她還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一籌莫展。“家里老人年齡大了,夫妻二人都是雙職工。”范梅說。
面對眾多家庭的托育需求,普惠托育服務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家庭的煩惱。
我省連續4年將托育相關工作納入全省民生工程或民生實事,累計建設普惠托位5260個。今年,省財政投入2000萬元用于實施普惠托育擴容工程,繼續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目前全省135家機構(托位5414個)全部完成認定工作。
補短板、兜底線、織密網……一項項民生改革有力保障人民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聚焦困難群眾、殘疾人、婦女等群體特殊需求,今年以來,我省對新增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實現了“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為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為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輔助器具適配等服務24.74萬人次;完成520名“兩癌”患病婦女救助工作,孕婦產前基因免費篩查實現應篩盡篩。
城市更新讓百姓生活更舒心
近日,財政部網站對2024年城市更新行動評審結果公示結束,首批擬支持15個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石家莊市入選。
近年來,石家莊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堅持在二環內做“減法”、在二環外做“乘法”,還空間于城市、還綠地于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于社會,民生短板不斷補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活品質和城市顏值不斷提升。
城市更新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舉措。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造過程中,我省各地各部門通過入戶走訪等形式,多渠道了解群眾訴求,確保老舊小區改造真正改到群眾心坎上。
8月1日,尚義縣泰和小區經過改造后的景象讓人眼前一亮:小區柏油路面平坦寬敞,加了保溫材料的樓房外立面整齊劃一。
讓百姓住得舒心,是今年我省民生工程的一個著眼點:在城市,已建成棚改安置房5.35萬套,827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已全部開工,新建口袋公園151個;在農村,已改造衛生戶廁36.47萬座,建設公廁2792座,恢復重建糞污處理站144座。
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在激發城市活力的同時保留城市記憶?
興華路地處保定老城區,道路西段有淮軍公所和保定水利博物館兩個標志性建筑。以前這里以住宅底商為主,缺乏規劃,與周邊歷史建筑不協調。
保定市在匯總收集居民對改造內容、改造方式和施工方案的意見建議基礎上,邀請規劃師重新設計。現如今,沿街底商門頭在風格上與淮軍公所、保定水利博物館相呼應,路口設置的景觀標識牌讓游客通過手機掃碼就能聆聽歷史故事。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今年,我省40個項目入選首批城市更新范例,為推進城市更新提供了樣板示范,城市更新正開啟市民向往的“新”生活。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更多的“民生清單”正在變成河北人民的“幸福賬單”。(河北日報記者 趙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