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我省氣象部門不斷完善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在氣象災害發生演進的不同階段,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氣象服務。截至目前,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已在我省實現全覆蓋。
8月9日下午,省氣象服務中心服務首席郭蕊在進行降雨過程專題直播。 河北日報記者宋平攝
所謂遞進式服務,是指圍繞臺風、強降雨等高影響天氣,根據防災減災的具體需求,按照“時間逐步縮短、空間不斷精準、內容更具針對性”的原則開展的氣象服務供給模式。目前,我省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已融入地方防汛指揮調度、基層巡查防控、避險轉移的各個環節。
預警早一秒,危險就少一分。
7月24日晚,邯鄲市主城區出現降雨,龍湖公園觀測站3小時內降水73毫米,達到暴雨量級。但此次降水過程沒有形成長期內澇積水。這得益于邯鄲市氣象局的遞進式服務,為城市管理部門制定防汛預案、實施排澇措施提供了參考。
具體來說,就是提前7天預報降水強度及其影響;提前1至3天明確降雨起止時間、落區和小時雨強,發布城市內澇風險等級預報;降雨發生前6小時持續訂正預報結論,發布未來6小時城市內澇風險等級預報;降雨發生前1至3小時結合上游降水和天氣實況滾動發布精細化預報預警信息;出現降水后,對強降雨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和預報,加密服務信息發布頻次。
防汛“一盤棋”,氣象服務是“先手”。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江波介紹,天氣預報是一門預測性科學。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將長、中、短期預報相結合,監測跟蹤和預報預警相統一,一次又一次縮小“包圍圈”,為應急資源和力量統籌調度打好提前量。
預警發布是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的最后一環。省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副處長閆峰介紹,與一般預警信息主要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發布不同,臨災預警“叫應”機制是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報告本級防汛負責人,同時及時提醒預警覆蓋的鄉鎮(街道),最大限度保證“叫應”服務及時、精準,切實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河北日報記者 宋平 河北日報通訊員 白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