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可謂空前絕后的戰爭奇跡,3500名志愿軍將士,在裝備了當時最先進陸空戰裝備的敵人眼皮底下,悄無聲息地潛伏一天一夜,成為抗美援朝陣地戰中的經典范例。這是一項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作戰任務,一點動彈、一聲咳嗽都足以使數千將士瞬間犧牲在敵人炮火中。保密,最終造就了我們的勝利!
誓要打好翻身仗
1952年10月下旬,張祖諒將軍頂著巨大的壓力,走上了異國疆場。他曾經帶領的部隊,在朝鮮戰爭爆發后作為第二批入朝參戰力量,被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0軍。起初,60軍一入朝就連續打退敵人7次大規模進攻,誰曾想才過了個把月,突然成了“問題部隊”——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戰役中,60軍所轄180師遭遇敵人包圍,損失數千人,成為志愿軍戰史上最大的一次作戰失利。
在這樣的背景下,內心無比煎熬的張祖諒主動請纓,誓要率領60軍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張祖諒重回60軍后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接替68軍防御文登里—漢江一線,在“凸”字形戰線東部頂端遂行防衛任務。這一線陣地被“聯合國軍”稱為“密蘇里防線”,寬約20千米、縱深近9000米,經過敵人長期經營,可依托883.7高地、902.8高地、949.2高地、十字架山等有利地形,對60軍乃至其所屬的20兵團的縱深形成極大威脅。
必須改變這一不利局面。張祖諒深知敵人的驕狂來自于其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因此,已有慘痛教訓的60軍不能意氣用事,必須循序漸進、積小勝為大勝。特別是949.2高地和883.7高地就在60軍181師的正面,敵人居高臨下,我軍則盡守在無險可守的低矮山頭。為了鞏固陣地并伺機奪取這兩個高地,張祖諒除了在陣地內部修了大量坑道,還下令把坑道延伸到兩個高地的山梁腳下。不僅如此,考慮到近距離放炮炸石極易被敵人發現,為了迷惑敵軍,我方炮兵以無規律、不定時的方式向敵陣地前沿打炮。
緊接著,張祖諒又創造出一種新型戰術——以小型反擊戰為主的“挖一塊”打法,即派出若干機動小分隊自行尋機殲敵,以此不斷地創造戰機并擴大戰果。兩個月不到,60軍就先后出動234次小分隊,發動進攻突襲43次,殲敵384名,一舉把作戰焦點推至敵軍前沿陣地。
轉眼到了1953年4月,板門店停戰談判在因戰俘問題而中斷了6個月后重新開啟。由于敵方仍然沒有表現出多少誠意,談判的進度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為了好好教訓一下敵人,并為談判創造有利的形勢,志愿軍領導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發起以打擊西線美軍為主的夏季攻勢。20日,聯合司令部作戰預令送達20兵團,兵團領導決定賦予60軍攻占902.8高地和883.7高地(含973高地)的任務。
張祖諒早就想拔掉這兩顆毒牙了!大戰一觸即發。
不可思議的用兵之計
相信看過電影《金剛川》的朋友們都能理解,在敵人擁有絕對火力的優勢下,志愿軍的許多攻堅戰斗時間很緊,必須要利用夜色做掩護,盡量在天亮前發起沖鋒。可從60軍位置與敵高地的距離看,軍隊行進過去最快也得要8個小時,即便晚上8點開始行動,抵達敵陣地前也是次日凌晨四五點左右了。一旦戰斗不能在預定時間內結束,拖延至天明,后果將不堪設想。
這個風險絕對不能冒!60軍再也折騰不起了!
張祖諒猛然想起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紅軍一個小分隊敵前成功潛伏的戰例。“他們可以,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呢?”一個驚人的想法在張祖諒的腦中產生了:按1.3倍于敵軍兵力的力量配置潛伏分隊,敵一個高地的守衛力量如果為一個建制團,60軍就組織3500人左右的兵力;同時,3500名官兵全部潛伏于敵軍陣地前沿較近位置,并于次日午夜發起進攻,從而有充足的時間調整部署、修筑工事、補充給養、修正戰術。
然而,如果是十來二十幾個人的小分隊趴著不動還相對容易實現,一支3500人的大部隊在幾乎是敵人眼皮底下的位置潛伏一天一夜,這不但沒有先例可循,而且聽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張祖諒自己也猶豫了起來……
5月上旬,20兵團召開作戰會議,重點討論如何成功攻占敵軍幾個高地。張祖諒把自己的設想一說,大家果然都覺得不可思議,感到難度很大。潛伏作戰對志愿軍而言并不是什么新戰術,入朝作戰以來的小分隊潛伏戰例舉不勝舉,但3500人在沒有制空權又缺少現代裝備的情況下,連續潛伏20個小時以上,怎么隱蔽,怎么補給,又怎么指揮?最難的是,怎么能確保不被敵人發現?萬一——哪怕是萬一——打不好,不僅影響士氣軍威,更會對正在進行的談判造成被動。會場上一下子沉默了。
張祖諒當然不能沉默,他用自己沉穩的語調,打破了會場的冷寂:“我認為,陣前大潛伏完全可行!”他首先分析了潛伏作戰的必要性,接著談了潛伏成功的可能性:60軍從1952年12月到現在,先后對敵進行了26次小型反擊,有25次打成了殲滅戰,所以,我方對敵人的特點、地形都相對較熟悉;經過前一階段的戰斗準備,我方已經進至敵軍陣地前沿,對敵我之間的中間地帶已掌握一定的主動權,敵人小分隊即使在白天也不敢輕易竄到我軍陣地前沿;由于我軍炮彈數量有限,未能實施壓制式打擊,敵陣地前沿灌木和野草未遭破壞且都很茂盛,為我軍潛伏提供了一定便利;敵所在高地有溪流經過,能夠為潛伏提供有利的外部聲響條件。此外,還可以利用山地死角,運用炮兵火力對敵實施干擾,做好佯動和偽裝,從而極大增加潛伏成功的概率。末了,張祖諒還意味深長地談了自己的感想:用這么多兵力在敵人前沿潛伏,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完全可以出敵不意!
這番慷慨陳詞邏輯嚴密,有理有據,一下子就點燃了會場氣氛,眾人逐漸從疑慮重重轉變為一致肯定。一個史無前例的潛伏作戰計劃最終確定了下來。
史無前例大潛伏
實施如此大規模的潛伏,有很多非常棘手而又必須解決的難題。幾位軍領導商量后,決定分步驟研究制定相關計劃方案。首先是步兵的潛伏問題,他們充分發揚軍事民主,發動全軍官兵共同研究作戰方案,提問題、想答案、找辦法。他還頻繁下到基層單位參加各種作戰會,真誠傾聽廣大官兵的意見建議。就這樣,潛伏時該怎樣止咳,怎樣解乏,怎樣忍住噴嚏,怎樣解手,甚至怎樣不打呼嚕地睡覺,一個又一個問題被提了出來,一個又一個辦法也被想了出來。接著是炮兵的潛伏問題,為了在敵人眼皮底下部署火炮,張祖諒等軍領導帶著炮兵指揮員想了不少辦法,利用夜色分批把火炮運抵指定陣地,及時清除開進道路上的車軌痕跡,做好偽裝……
終于到了1953年6月10日,這是層巒疊嶂的朝鮮東線戰場上一個平凡的日子,可對志愿軍全體將士而言,卻又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從聯合司令部、20兵團到60軍各級領導機關,所有人的神經都繃緊到了極限,大家都在緊張而又熱切地期盼60軍能夠創造出新的戰爭“神話”。
9日入夜后,60軍179師535團和181師542團、543團共3500名指戰員開始行動,并于10日凌晨到達潛伏位置,陸續悄悄隱蔽在了883.7高地、902.8 高地敵陣地前沿的夜色之中。敵軍擁有制空權,擁有230門105MM—230MM榴彈炮、130門各式迫擊炮……這3500名志愿軍將士中任何一個人的動靜被發現,不出幾分鐘時間,敵軍就可以把雪片般的炮彈傾倒在我軍潛伏區域……和前線一樣,指揮所里的空氣也整整凝固了一夜。除了偶爾響起的電話鈴聲和翻動電報紙的嘩啦聲,人們再也聽不到其他聲響。
多么漫長的一天!所幸平安無事,太陽終于緩緩地移向山后了,只要再堅持3個小時,潛伏就成功了,奇襲也就可以打響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敵人炮彈的爆炸聲打破了黃昏前的寧靜。一些炮彈落在了535團2營5連的潛伏區內,白色的煙霧一下子彌散在夕陽下的灌木叢中,有的戰士胳膊、腿被炸斷了,有的腸子都被炸了出來,但為了最后的勝利,所有受傷的人都默默忍受著痛苦的煎熬,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
新的夜幕降臨了!
一切準備就緒!
20時20分,志愿軍迷惑敵人的炮火準時開火。259門火炮向敵949.2高地陣地兩側山頭猛烈轟擊,180師540團2連和181師偵察連及543團偵察排兩支小分隊也分別從兩翼向949.2高地發起佯攻,敵人果然以為949.2高地就是志愿軍要奪取的目標,遂在這個方向上集中了大量兵力火力進行還擊。孰料20時40分,3發紅色信號彈驟然升空,這才是志愿軍真正的進攻信號!
潛伏在敵陣地前沿的3500名官兵,猶如天降神兵,從13個方向向敵軍陣地發起了突擊。霎時間,步槍射擊聲、手榴彈爆炸聲、官兵喊殺聲響徹了高地,僅用了70分鐘,60軍將士就攻占了902.8、973兩座高地約10余平方千米的敵軍陣地,全殲南朝鮮軍第5師27團大部和師直屬搜索連,創造了志愿軍歷史上一次戰斗殲敵1個團大部的陣地戰紀錄,而敵人在20世紀70年代編寫戰史時都沒搞明白,志愿軍為什么能夠如此神速地發起進攻。
與此同時,60軍的突擊連也出現在了883.7高地上,敵人急忙把炮火轉移過來,企圖攔截60軍后續部隊。志愿軍則迅速擴大潛伏戰果,后續梯隊緊緊跟隨突擊連沖進883.7高地。在利用883.7高地給敵以大量殺傷后,張祖諒又指揮180師攻占了949.2高地。友鄰的67軍則成功占領了十字架山,68軍攻占了949.2高地以西的敵軍陣地。
至此,所有預定作戰計劃全部實現,大潛伏成功了!
60軍的這次勝利,使兄弟部隊改變了對60軍的看法,更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贊揚和通令嘉獎。6月12日,志愿軍和人民軍聯合司令部發來電報,電文寫道:我六十軍首創防御作戰以來一次殲敵一個團大部的范例,特予通報表揚。望再接再厲,繼續穩扎狠打,爭取更大的勝利。
就在這次大潛伏后不久,60軍又成功突破南朝鮮軍防線,進至白巖山和黑云吐嶺一線,向敵軍發起了更為猛烈的攻擊,擊潰南朝鮮軍第一梯隊4個師的防御陣地,攻占了整個金城川地區。最后,在20兵團首長的命令下,60軍才撤至金城川以北方向實施防御,勝利結束了整個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
(轉載自《保密工作》雜志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