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囑托,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河北以新發展理念落實“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紀實②
這是近日拍攝的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施工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金秋的雄安新區,每天都在“拔節生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以規劃為中心,到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未來之城日新月異。
2017年4月,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一項承載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歷史性戰略部署,降臨在這片土地上。
這是一片習近平總書記傾注大量心血的土地——
2017年2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南海出發,驅車100多公里,專程到河北省安新縣實地察看規劃新區核心區概貌,并發表重要講話。
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雄安新區考察指導工作,為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河北舉全省之力辦好的“三件大事”之一。三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扎扎實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在河北落地落實。
千年大計,乘風破浪。從完成頂層設計規劃,到大規模建設如火如荼,再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取得新進展,未來之城正筑牢根基、穩扎穩打、拼搏奮進。
創造“雄安質量”,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雄安1770平方公里土地上,塔吊林立、熱火朝天。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會展中心工程主體結構正式封頂,提前5天完成工期目標;京德高速正式進入路面基層施工階段;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房荷葉露滴狀造型初現,內部裝修和機電安裝已全面展開……截至目前,雄安新區2019年續建項目和2020年100多個新開工項目都在緊張有序推進。
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一直放在心上的大事。翻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的調研行程會發現,幾乎每個月他都會奔赴新區調研檢查,指導工作,即便在節假日也都沒有停歇。
7月29日,王東峰在雄安新區調研檢查時強調,要堅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更加突出抓好中央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要政策貫徹落實,高標準高質量加快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確保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順利實施。
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主持召開專題調度會時強調,要突出抓好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建設,加快施工進度,加強全程監管,嚴控工程質量,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廉潔工程,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省委、省政府組織各級各部門和雄安新區合力攻堅,在推進規劃編制、基礎性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雄安站是新區第一個開工的重大交通項目,是雄安新區建設的開路先鋒。8月17日10時30分,在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咽喉區,隨著最后一組500米長鋼軌從T11運輸車前端緩緩送出,平穩落在無砟道床上,京雄城際鐵路(河北段)全線鋪軌完成。9月16日13時05分,隨著55001次首趟動態檢測車從北京大興機場站鳴笛始發,京雄城際北京大興機場至雄安站間正式進入聯調聯試動態檢測階段,預示著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行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繪好新時代“雄安畫卷”,規劃是最重要的“起筆”。雄安新區目前進行的大規模建設,是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的建設,是努力不留歷史遺憾的建設。
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雄安新區累計匯集1000多名國內外專家、200多個國內外團隊、25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穩扎穩打系好新區規劃建設“第一顆扣子”,一筆一畫勾勒千年大計的發展藍圖——
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在春光里誕生。
2018年12月,國務院批復《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 -2035年)》。
隨后,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
2019年6月1日至6月30日,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組織《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向社會公示。
而隨著雄安2019年防洪、地震安全、能源、綜合交通等26個專項規劃的完成,一個全域覆蓋、分層管理、分類指導、多規合一的“1+4+26”高質量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藍圖繪就,雄安從頂層設計階段轉向實質性建設階段。
這片熱土,建設的脈動有力有序。京雄高速河北段,打造對外骨干路網精品工程,努力把高質量標準貫穿到工程的每一個環節;新區對外骨干路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4條高速、3條國省道已相繼開工,將于2020年底基本建成;地下綜合設施、綜合管廊、智能設施、高鐵、地鐵“五位一體”規劃建設同步推進……今年,雄安新區的重點項目繼續擴容,隨著啟動區、容東片區等重點項目陸續展開,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重托的未來之城,向世人鋪展開一幅雄偉壯麗的畫卷。
堅持生態優先,打好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藍綠底色
打開雄安新區生態空間格局規劃圖,滿眼都是藍色的水域、綠色的林帶。
而藍綠交織的雄安底色,正在從規劃走進現實。
78個淀區村的污水、垃圾、糞污不再排入白洋淀!白洋淀農村污水、垃圾、廁所等環境問題一體化綜合系統治理先行項目于今年3月底投入運營,新建的89座高水平污水處理站對污水進行全收集全處理,垃圾做到日產日清。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白洋淀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600多個有水納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排查整治13000多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河道垃圾130.9萬立方米,白洋淀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升級加力,目標是“確保一滴污水不進淀”。
補水、治污、清淤、搬遷綜合施策,“華北明珠”重放光彩。
引黃入冀補淀、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上游王快水庫和西大洋水庫……2018年以來,我省統籌調度多種水源,累計向白洋淀生態補水超過11.27億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保持在6.5米以上,水面面積保持在250平方公里以上,有效改善了白洋淀水生態環境。
今年8月,雄安新區退耕還淀還濕先行示范項目——府河、孝義河河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主體完工,成為華北地區規模和處理能力最大的功能性生態濕地,每天能凈化入淀水45萬立方米。
“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
9月,安新縣的雨水要比往年來得豐沛。在安新縣府河南側環淀林帶,造林人員手頭正忙,5.5萬畝的秋季造林計劃正在進行中。
2017年11月,“千年秀林”種下第一棵樹,雄安新區拉開了可持續、近自然的“千年秀林”工程建設序幕。截至今年春季造林結束,“千年秀林”已累計造林33萬畝,累計植樹1700余萬株,新區“三帶、九片、多廊”的綠色空間骨架逐步形成。
未來,雄安新區綠地面積將達到86萬畝,居民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街道100%林蔭化……雄安將構建郊野公園、綜合公園和社區公園,實現森林環城、濕地入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森林城市示范區。
建設人民之城,讓人民群眾在新區建設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8月27日15時18分,隨著容東片區G組團G3標段第39棟樓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雄安新區第一棟安置房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備受關注的雄安新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率先落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支撐啟動區開發建設、探索新區創新開發模式的先行區,同時承擔著新區首批征遷居民的安置任務。
去年5月7日,雄安新區征遷安置工作正式啟動實施。當年新區149個征遷村全部完成征遷安置任務,征收土地、被征遷群眾周轉過渡、隨遷子女入學、老人養老保障完成率均達到100%。
一項項民生工程,給百姓以美好期待,讓征遷群眾憧憬著美好未來。
“人民城市為人民。”一個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雄安新區,是全社會的期待,也是總書記的牽掛。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雄安新區考察時諄諄叮囑,“雄安新區有125萬當地百姓,要做好百姓就業這篇文章,讓他們共享發展成果。我們可不是為了一個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今年3月15日,容城縣晾馬臺鄉復興莊村的賈穎超在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開上了挖掘機。第一天上崗,他干勁十足,駕駛的挖掘機發出響亮的轟鳴。
賈穎超的就業,受益于雄安新區組織召開重點項目承建企業用工服務對接會。對接會精準對接50余家重點項目承建企業用工需求,為新區群眾提供2.5萬多個崗位。
千方百計讓新區群眾端上就業飯碗,雄安新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等各項工作,努力讓新區群眾在大規模建設之際有更多就業機會、更多崗位選擇、更多獲得感。今年前8個月,雄安新區城鎮新增就業5480人,累計培訓3.56萬人次,累計提供創業服務人數3261人。
更多暖心數字,給人以極大信心。今年,雄安新區建立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用工對接服務工作機制和24小時用工監測機制,已經為17家企業1613名農民工提供對接服務,復工復產項目累計返崗9.4萬多人。
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雄安新區打造的是一座新時代的人民之城。
日前,小黃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侯學軍在北京吃完午飯,才出發趕往雄安,倆小時后他出現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雄安分公司的稅務登記。
15時,侯學軍在咨詢臺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走過人工辦理業務柜臺,徑直走向自助區,不到一小時就辦清了所有手續。“太方便了,見識了什么叫雄安效率。”
“讓群眾少跑腿!”雄安新區深化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便利化水平,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一枚印章管到底,打造服務型政府。雄安新區先后承接了河北省下放和保定市移交審批事項,目前可辦理行政許可事項基本全覆蓋,新區本級行政許可事項已全部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辦理。
人民情懷,始終是力量的源泉。
雄安新區正按照服務民生、共建共享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及時解決群眾在征遷安置、就業創業、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困難,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個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雄安新區,正向我們走來。(記者 郭東 原付川 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