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并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精神,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工作改革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食品安全戰略,遵循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持安全第一、問題導向、預防為主、依法監管、改革創新、共治共享基本原則,建立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堅行動,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堅實保障。
2.工作目標。到2020年,基于風險分析和供應鏈管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初步建立。農產品和食品抽檢量達到4批次/千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70%以上,品牌農產品數量年均增長10%,主要“菜籃子”產品京津市場占有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基本得到控制,群眾對食品安全滿意度穩定在80%以上,食品安全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基本相適應。到2035年,基本實現食品安全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產地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產經營者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和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經濟利益驅動型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明顯減少。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體系運行有效,食品安全狀況實現根本好轉,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二、建立最嚴謹的標準
3.加快制修訂標準。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對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地方特色食品,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對標先進的國際食品安全標準,加快制修訂相關行業標準。建立企業標準公開承諾制度,鼓勵企業制定并實施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規范優化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工作。收集國內外食品限量標準、檢驗方法,開展新檢驗技術和新方法研究。圍繞全省七大類24種農業特色優勢產品,聚焦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集約化規模化種植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投入品質量等重點領域,建立相應的農業地方標準體系,到2020年,組織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100項。
4.強化標準實施。加大食品安全標準解釋、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對食品安全標準的使用進行跟蹤評價。及時公布制定和備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和涉農省級地方標準。監督生產企業嚴格按照相應食品安全標準生產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標注標簽。組織指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制定與其相配套的生產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措施。
三、實施最嚴格的監管
5.凈化產地環境。實施耕地環境治理保護重大工程。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健全和完善土壤信息共享機制,持續開展以耕地重金屬污染重點區域為主的涉重金屬行業污染土壤風險排查和整治。到2020年,完成全省耕地質量類別劃分。采取農藝調控、低積累品種替代、輪作間作等措施,降低農產品重金屬超標風險。在涉及重度污染耕地的縣(市、區),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農產品超標耕地為重點,組織開展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監控體系建設和專項執法力度,加強固定源、生活源VOCs排放管控,加大餐飲油煙治理力度。加強流域水污染防治,持續開展跨界河流水質監測及生態補償金扣繳,促進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
6.規范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嚴格執行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規定,將高毒農藥禁用范圍逐步擴大到所有食用農產品。嚴厲打擊違法添加、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和有毒有害物質行為。嚴格落實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依法落實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推進生產記錄電子化管理。指導農戶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有關規定,防范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
7.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嚴格糧食企業收購資格管理,督促企業落實出入庫(廠)和庫存糧食檢驗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質量追溯制度。加強烘干、存儲和檢驗監測能力建設。探索建立重金屬等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出臺超標糧食收購處置管理辦法,推進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合理化利用,嚴禁不合格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
8.強化食品生產加工監管。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到2020年,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全部建立HACCP體系;完成18個食品集中生產區整治提升。實行生產企業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對一般風險企業實施“雙隨機”抽查,對高風險企業實施重點檢查,對問題線索企業實施飛行檢查。加強特殊食品監管,開展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將體系檢查從嬰幼兒配方乳粉逐步擴大到白酒、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飲料等高風險大宗消費食品,檢查范圍涵蓋規模以上生產企業,著力解決生產過程不合規、非法添加、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
9.創新食品流通銷售監管。加快推進省農產品冷鏈監控平臺建設,推動與全國監控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加大對冷鏈物流監控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冷庫、冷藏車等冷鏈設施安裝溫度傳感器、溫度記錄儀等冷鏈監控設備。嚴格執行冷藏、冷凍設施設備和貯存溫度控制等要求,防止冷藏、冷凍食品在儲藏、配送、銷售過程中脫冷變質。嚴格執行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制度。積極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強化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開展食品集中交易市場食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動,到2020年,整治提升率達到100%,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全部建立食品快檢室。制定市場開辦者責任制規定,督促各類食品經營主體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和保質期標識等規定,嚴查臨期、過期食品翻新銷售。
10.促進餐飲業提高安全質量。嚴格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全面執行食品原料采購、運輸、進貨查驗、貯存和加工制作全過程及供餐、用餐環節的制度規范,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健康、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等管理規定和衛生規范。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連鎖餐飲企業、學校食堂等餐飲服務提供者要建立穩定的食材供應渠道和追溯記錄,定期準確評價供貨者食品安全狀況,保證購進原料安全。落實餐飲具集中消毒監管制度,確保抽檢合格率穩定在80%以上。嚴格落實網絡訂餐平臺責任,平臺要有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全面落實對入網餐飲單位的審查登記、經營行為抽查監測、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制止報告、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責任;所有提供網上訂餐服務的餐飲單位必須有實體店經營資格,不得超范圍經營,保證線上線下餐飲同標同質,保證送餐用具、餐具制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
四、實行最嚴厲的處罰
11.健全法規規章。堅持“立改廢”并舉,加快構建現代化食品安全治理制度體系。依照法定權限,加快我省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糧食安全保障等方面法規規章的制修訂工作。2019年,修訂《河北省食品生產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管理條例》,出臺《河北省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監督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河北省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實施細則》,清理與食品產業發展和監管體制改革不相適應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認真落實新出臺的食品安全司法解釋和司法鑒定制度,做好推進食品制假售假行為“直接入刑”、追究故意違法者民事賠償責任等工作。
12.嚴懲重處違法犯罪。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行政執法部門發現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移送公安機關同時抄送檢察機關;發現涉嫌職務犯罪線索的,及時移送監察機關。落實“處罰到人”要求,嚴厲處罰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等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實行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對再犯從嚴從重處罰,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的信息交流、案件通報等制度機制,做好與民事和行政訴訟的銜接配合,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13.強化失信聯合懲戒。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組織全省誠信管理培訓,支持企業開展誠信管理體系評價。建立全省統一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依法向社會公布并實時更新;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增加監督檢查頻次。健全食品安全嚴重違法失信者名單認定機制和管理制度,強化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
五、堅持最嚴肅的問責
14.深化黨政同責。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進一步強化地方黨委領導責任、政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開展專題調研,每年推動解決1~2項影響本地食品安全的重點問題。各級黨委要結合巡視巡察工作安排,對黨政領導干部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職責情況進行檢查。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黨政領導干部落實食品安全責任情況納入督查督辦重要內容,跟蹤督辦。各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對主管行業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負有管理責任,按照“管行業必須管食品安全、管業務必須管食品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本部門本行業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督促指導企事業單位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職責。每年12月15日前,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雄安新區和省有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報告食品安全工作情況。
15.厘清層級監管事權。依法依規制定省市縣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省級監管部門做好對產品風險高、影響區域廣的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加強對重大復雜案件查處和跨區域執法的組織協調,市縣監管部門配合,也可實行委托監管、指定監管、派駐監管等制度,確保監管到位。市縣兩級主要承擔直接面向市場主體、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食品生產經營監管和執法事項。上級監管部門采取執法檢查、案卷評查等方式,加強對下級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16.依規依紀依法問責追責。依照監管事權清單,盡職免責、失職問責。各級黨委、政府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不力、履行職責不力,或者阻礙干涉監管部門履行職責,導致本地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和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不力,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對監管工作中失職失責、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依規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參與、包庇、放縱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弄虛作假、干擾責任調查,幫助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依法從重追究法律責任。
六、深化食品安全工作體制機制改革
17.強化食品安全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對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要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一崗雙責”,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強化行政監督和技術支撐,健全部門協作聯動機制,深化監管體系建設,切實解決機構編制、人員配備、基本待遇、工作條件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確保有職責、有崗位、有人員、有手段。
18.加強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食安委”)主任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影響本地食品安全的重大問題。及時召開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食安辦”)會議,充分發揮食安辦統籌協調、監督指導作用。加強鄉(鎮、街道)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建設,黨政主要負責人為食品安全(含食用農產品)第一責任人,明確具體人員,配備裝備設備,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負。
19.提升監管隊伍專業化水平。強化業務培訓,加快技術審評、執法辦案、監督抽驗、政策法規等人才隊伍建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食品專業化職業化檢查隊伍。省市兩級監管部門要探索建立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提高檢查人員專業技能,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按照有關規定,對工作業績突出、發現或排除重大風險隱患的檢查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完善省市食品安全專家庫,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技術咨詢、政策建議,為食品安全犯罪認定提供技術支撐。擴大對取證工具、執法裝備的配備范圍,推進食品安全監管裝備現代化。完善專業院校課程設置,加強食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大公安機關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專業力量、專業裝備建設力度。
20.推進基層執法改革。深化綜合執法改革,加強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確保有足夠資源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縣級市場監管部門及其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要以食品安全為首要職責,執法力量向一線崗位傾斜。農業綜合執法要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重點任務。加強執法力量和裝備配備,確保執法監管工作落實到位。公安、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要落實重大案件聯合督辦制度。全面落實基層執法人員工資政策,落實國家撫恤政策,推進執法辦案人員依法參加工傷保險,鼓勵通過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提高職業傷害保障水平,健全職業風險保障機制。
21.加強協管員隊伍建設。在城市社區和農村建立專兼職食品安全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隊伍,充分發揮調查摸底、隱患排查、信息報告、聚餐登記、日常巡查、宣傳引導等方面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探索建立相對穩定的食品安全協管員報酬保障機制。
七、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22.落實質量安全管理責任。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結合實際設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崗位,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對生產經營情況實施監督管控,確保生產經營過程持續合規,確保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強化制度建設和培訓考核,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崗位人員的法規知識抽查考核合格率要達到90%以上。食品生產企業要建立HACCP等先進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全面加強質量管理,規范生產行為,確保產品功能聲稱真實,強化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
23.加強生產經營過程控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要對食品安全責任落實情況、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自查自評,加強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控制。對生產經營條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發現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并及時報送屬地監管部門。要主動監測上市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對存在隱患的,及時采取風險控制措施。食品生產企業自查報告率要達到100%。
24.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深入開展肉類、蔬菜等重要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建設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系統,統一制定追溯工作規范和數據標準,實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憑證、銷地準入查驗內容、信息化建設標準“三統一”,推行合格證加施二維碼電子出證方式,實現全環節信息互聯互通,產品全程通查通識。將追溯工作與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評定等工作掛鉤。到2020年,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產品全部實現可追溯;到2035年,主要農產品基本實現可追溯。
25.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立省級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共享交換追溯數據。執行重要產品追溯國家標準,制定我省地方標準。鼓勵線下實體商業網點和線上電商平臺設立追溯產品專區。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追溯體系建設主體責任,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到2020年,基本實現乳制品、肉制品、酒類、保健食品等重要產品全程可追溯,并逐步向其他類別食品推廣。
26.全面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推進肉蛋奶和白酒生產企業、集體用餐單位、農村集體聚餐、大宗食品配送單位、中央廚房和配餐單位主動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有條件的中小企業要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與日常監管、量化分級管理掛鉤。金融機構對被保險企業優先給予信貸支持。支持保險公司針對市場需求開發多樣化產品,不斷提高保險服務能力。加大責任保險宣傳力度。
八、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27.推進許可認證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對規模化經營主體和小散農戶實行差異化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深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改革,優化許可程序,實現許可全程電子化、信息全部可查詢。推進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雙軌運行,對食品添加劑經營探索實行備案管理。健全實施食品新業態、新模式監管制度。
28.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制定標準化工作推進方案,推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等按標生產。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家庭農場認定和示范創建,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廣面向小農戶的多種托管模式。到2020年,重點培育600家以上規范的農民合作社、1000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00家萬畝以上托管服務示范組織。
29.加快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培育扶持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提升我省品牌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到2020年,重點打造糧油、乳制品、飲料和酒、方便休閑食品、功能保健食品等制造基地園區,培育7個以上超百億元產業集群。調整優化農產品產業布局。加大冷鏈物流項目支持力度,推進專業化、規模化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推廣專業化、輕量化冷藏運輸車輛。加強對生鮮食品流通環節監督檢查,鼓勵生鮮食品經營者實施存儲、批發、加工、運送一體化冷鏈物流模式。
30.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科技創新。將食品安全納入重點研發計劃,依托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省屬高校和重點企事業單位,圍繞技術創新、設備研發,組織開展聯合攻關。以省食品檢驗研究院為龍頭,以推進國家一流實驗室建設為抓手,加快人才隊伍引進培養,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積極與國家級專業技術機構廣泛開展交流合作,深化基礎科學和前沿科學研究,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發現和防范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九、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控能力
31.密切部門間協調配合。完善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強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公安、衛生健康、海關等部門間溝通協作,共享資源、互通信息,防范監管失責缺位。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跨地區協作配合,發現問題迅速處置,及時通報上游查明原因、下游控制危害。
32.完善風險分析研判機制。落實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聯席會議機制,對各環節發現的風險信息進行分析研判,針對不同程度風險,采取增加檢查頻次、加強監督抽檢、開展專項整治、發布預警信息等措施,明確責任主體、處置措施和整改時限。構建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實現由被動處理向主動防控轉變。
33.加強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嚴格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跟蹤評價和能力驗證。加強省市縣三級檢驗檢測機構建設,普遍具備與當地食品產業發展、監管需要相適應的檢測能力;引導社會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做大做強;加強企業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風險監測覆蓋市縣并逐步延伸到農村地區;食源性疾病監測覆蓋各級醫療機構。強化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持續推進檢測機構“雙認證”工作,加強證后監管,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大檢測技術培訓,提升基層檢測技術人員水平。
34.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強化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研究,重點突破大數據及可視化展示等關鍵技術。加強食品安全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著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推動監管創新,依托省互聯網+監管平臺,加強網絡交易監管系統建設,打造食品安全監管大數據平臺,推進線上線下監管全覆蓋,實現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線索網上排查匯聚和案件網上移送、網上受理、網上監督,提升監管工作信息化水平。完善藥安食美App,推進移動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建設。
35.強化抽檢監測問題導向。統籌國家和省市縣四級抽檢事權,統一制定計劃、統一組織實施、統一數據報送、統一結果利用,力爭抽檢樣品覆蓋所有農產品和食品企業、品種、項目。提高對高風險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檢頻次。加大對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生物毒素污染等指標的抽檢力度。加強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學校周邊等重點區域的抽檢。有序推進監督抽檢、風險監測、評價性抽檢分離,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靶向性。依法定期公開抽檢信息,強化檢打聯動,對監督抽檢經確證不合格的,做到100%溯源查處。
36.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水平。修訂各級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完善事故調查、處置、報告、信息發布等工作程序。健全跨區域、跨部門的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機制,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預警監測、組織指揮、應急保障、信息報告制度,推進專家體系建設,強化培訓演練,提升應急響應、現場處置、醫療救治能力。推動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制定應急方案。指導張家口市做好冬奧會食品安全應急工作。加強輿情監測,建立重大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響應機制。
十、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37.深入開展宣傳引導。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建立輿情回應引導機制,主動發布權威信息,強化正面宣傳報道,鼓勵研究機構、高校、協會、媒體等參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及時開展風險解讀,科學解疑釋惑。鼓勵企業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等方式直接回應消費者咨詢。建立謠言抓取、識別、分析、處置智能化平臺,堅決打擊造謠傳謠、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營造社會關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濃厚氛圍。
38.強化普法和科普宣傳。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等活動,深化普法宣傳與科普教育,提高公眾安全意識和法治素養。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推動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陣地建設,逐步形成“一市一基地、一縣一公園、一鎮一站、一村一欄”格局。在中小學開展食品安全與營養教育。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合理膳食,開展營養均衡配餐示范推廣,提倡“減鹽、減油、減糖”。
39.支持鼓勵社會監督。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公開執法職責、依據、標準、程序、結果和監督途徑,提高執法規范化水平。加強監管部門門戶網站和媒體欄目設置,積極搭建政務公開和執法公開工作平臺,接受社會監督。鼓勵支持行業協會制定行規行約、自律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主動發現解決行業共性隱患問題。鼓勵新聞媒體準確客觀報道食品安全問題,有序開展食品安全輿論監督。
40.完善規范投訴舉報。整合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熱線,2020年底前建成統一、權威、高效的12315投訴舉報平臺,實現一個號碼受理、一個窗口對外、一套流程處理。暢通12316“三農”熱線、12360海關熱線,創新新媒體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群眾特別是企業內部知情人舉報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舉報人的保護,嚴肅查處對舉報人的打擊報復行為。依法嚴厲打擊惡意舉報非法牟利的行為。
十一、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堅行動
41.深化風險監測和標準制定專項提升行動。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收集我省食源性疾病信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數據,分析危害因素來源。對重點地區、重要節點開展專項監測。開展食物消費量調查,完善國家風險評估基礎數據庫。對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地方特色食品,制定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做好標準跟蹤評價工作。
42.深化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提升行動。嚴格執行國家高毒高風險農藥淘汰工作部署。大力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獸用抗菌藥治理行動,遏制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在涉及重度污染耕地的縣(市、區),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農產品超標耕地為重點,組織開展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
43.深化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提升行動。全面實施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自查報告率達到100%。制定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安全檢驗監測方案。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建設自有自控奶源基地,提高原料奶質量。發揮君樂寶等骨干企業引領作用,制定高于歐盟的企業標準,按照國際先進管理體系調整生產工藝,健全技術規范,完善質量追溯,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培育優質品牌,力爭3年內產品質量顯著提升,達到全球領先、全國領跑。
44.深化校園食品安全守護提升行動。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防范發生群體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全面推行“明廚亮灶”,實行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制度,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鼓勵家長參與監督。對學校食堂、學生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保證學生營養餐質量。
45.深化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提升行動。持續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以農村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和農村集市、食品批發市場等為重點對象,以方便食品、保健食品、休閑食品、酒水飲料、調味品、奶及奶制品等為重點品類,以食品產業集中區、農村市場、城鄉接合部、醫院周邊等為重點區域,全面打擊“山寨”、“三無”、假冒、劣質、超期等食品生產經營行為,用2~3年時間,建立規范的農村食品流通供應體系,凈化農村消費市場,規范生產經營秩序。
46.深化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全面推行“明廚亮灶”、清潔廚房、量化分級。支持餐飲服務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和中央廚房,提升餐飲行業標準化水平,規范快餐、團餐等大眾餐飲服務;鼓勵餐飲外賣對配送食品進行封簽,使用環保可降解的容器包裝。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防范“地溝油”流入餐桌;開展餐飲門店“廁所革命”,改善就餐環境衛生。倡導分餐制,減少消化類傳染疾病傳播。
47.深化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提升行動。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經營、非法添加和虛假宣傳行為。加大違法廣告監測力度。廣泛開展以老年人識騙、防騙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各種非法銷售保健食品行為,打擊傳銷。完善保健食品標準和標簽標識管理。做好消費者維權服務工作。
48.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行動。按照“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要求,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糧食質檢體系。推動建立符合種糧農戶需要的新型社會化糧食產后服務體系。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提高綠色優質安全糧油產品供給水平。
49.實施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認真落實境外輸華食品準入和生產加工企業注冊制度,推進企業信用管理。加強食品進口環節的抽樣檢驗和風險監測,強化對不合格進口食品的風險預警和調查追溯。完善實施進口食品國內進口商備案機制,如實記錄食品進口、銷售信息。嚴格入境動植物產品審批,嚴禁疫區產品輸華,嚴防瘋牛病、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疫情傳入風險。嚴厲打擊食品走私行為。
50.深化“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部署,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發揮石家莊、唐山、張家口等3個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力爭2022年全省7個以上市達到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標準。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唐山市率先建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到2020年底前,21個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標準,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覆蓋全部農業縣(市、區)。
51.實施冬奧會食品安全保障行動。以保障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食品安全為目標,全面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推進供奧食品和食用農產品追溯平臺建設,培養高素質保障人才隊伍,加快形成責任明確、協調一致、齊抓共管、運行高效的張家口地區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到2022年,張家口市主城區食品經營單位100%獲證,區域抽檢量達到每年4批次/千人,崇禮區抽檢量達到6批次/千人。
十二、加強組織保障
52.強化督查評議考核。各級黨委、政府要將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納入督查督辦范圍,加強對同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黨委、政府有關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的督查。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評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的重要內容。組織(人事)部門要把有關黨政干部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職責情況,作為對其提拔使用考察時的重要內容。對考核、履職達不到要求的,約談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并督促限期整改。
53.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各級各部門要激勵干部擔當盡責、干事創業、改革創新。對符合容錯條件的干部要主動容錯,充分調動激發積極性創造性。在考察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擬任人選時,要注意聽取上級監管部門意見。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在推薦評選黨政領導干部作為獎勵人選時,要通過食安辦考察其履行食品安全職責情況。
54.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健全與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相適應的財政資金保障機制,將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必要的監管執法條件。企業要加大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食品安全專業化服務領域,構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
55.強化組織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中央和我省提出的改革任務和工作要求,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實到位。省食安辦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協調機制,加強溝通會商,研究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嚴格督查督辦,將實施情況納入省重點工作大督查和考評重要內容,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