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堯發現179年前清代民居 保存完整
一處老民居,雖經歷179年風雨,但依然保存完整。16日,記者根據線索,在隆堯縣尹村鎮彭村找到了這座建于1835年的古屋。房屋雖有些低矮而破敗,但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 在屋主哥哥趙建國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這座老民居。這座北屋共三間,并配有耳房,正面的外墻已經被熏黑,屋檐向前突出,門口有兩根立柱,立柱下是圓形石墩。在山墻上靠近屋頂的位置有“壽”、“祿”字樣的磚雕,屋子正門的上方有一塊磚上面刻著“道光拾伍年(1835年)立”的字樣。趙建國說,從那時建房到現在,已經179年了。磚雕還有一個“福”字,被后蓋的東屋遮擋住了。屋檐下以前還有雕花望板,不過隨著風雨侵蝕都爛掉了。 走進屋內,正對門口的是凹進墻內的神龕,屋頂由大梁、檁條、椽子構成,保存非常完好。“這些大梁、檁條啥的,一直保持著建房時的原樣,從來就沒有修換過。”趙建國告訴記者,在他的記憶中,只是在小時候,他爺爺用石灰修補過一次屋頂的裂縫。 房屋的主人趙建英自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這棟房子里,至今已經59年了。說起房子的歷史,趙建英介紹,據他的先人告訴他,這個房子是他的祖輩趙思敬蓋的。父母和幾個兄弟都曾在這住,后來幾個哥哥陸續成家有了后代,就搬出去過日子,這座老房子就留給了他一個人住。“從趙思敬到我侄兒已經是第七代了,他們小時候也在這兒住過。趙家七代子孫近200年,這座古屋仍然非常結實。” “這房子還經歷過地震的考驗。”趙建英的哥哥趙建國回憶說,1966年隆堯發生強烈地震,當時村里的房子倒了不少,這老房子也震得變形了,當時左右晃得裂縫有半米寬,但是后來又合上了,留下一些小縫隙。房墻的外邊是磚,但在墻里面還有立柱,房子沒倒可能跟這種結構有關系。 |
關鍵詞:清代,民居,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