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大棚里的年三十
1月30日上午10時,記者前往萬全縣孔家莊鎮(zhèn)義興堡村采訪,沿途村莊不時傳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而義興堡村卻安靜了許多,一些人家大紅燈籠高高掛、春聯(lián)“福”字墻上貼,可大門卻由“鐵將軍”把守,大街上也難覓人影。“他們都去自己的大棚了。”村黨支部書記李維圣說。 來到村北約500畝的果蔬大棚種植示范基地,只見氣派的白色蔬菜大棚一棟連著一棟,一眼望不到邊。記者彎腰走進貧困戶張全福和劉鳳英夫婦的14號芹菜大棚,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芹菜長勢喜人。劉鳳英正忙著用鐵鍬起菜:“老張早上不到7點就拉著菜去縣城菜市場了,我家的菜趕在春節(jié)這一段時間上市,能賣個好價錢,可不敢歇腳啊。”劉鳳英笑著說,這批芹菜去年7月份栽種,今年1月中旬開始上市,目前已經(jīng)賣掉三分之一了。“這一棚能有兩萬多斤的產(chǎn)量,正月十五前肯定能賣完!” 說話間,張全福風風火火地回來了。“今天拉去了500斤芹菜,全賣完了,一斤兩塊錢。”張全福樂得眼瞇成了一條縫,“走,再看看我的茄子大棚去。”張全福拉著記者去了38號大棚,“這批茄子去年4月栽種,7月初開始上市,一直賣到現(xiàn)在。這幾天基本上一星期摘兩次,市場上能賣到兩塊五到三塊錢呢!” 說起兩個大棚的收入,張全福嘿嘿直笑:“一年掙個六七萬沒問題。這都多虧了合作社的幫助,為我們提供了大棚。要不我們現(xiàn)在還種那點兒玉米,離脫貧致富還遠著呢。”張全福介紹說,他一家4口人,兩個孩子現(xiàn)已成家,種大棚前,他和妻子平時的經(jīng)濟來源就靠11畝旱地,種些大田玉米,年景好的話,一年收入七八千元。2012年,村里成立了同興種養(yǎng)殖合作社,利用國家給的扶貧資金和信用社貸款,陸續(xù)建起了一批半地下式冬暖大棚和春秋棚。合作社將大棚免費租給村民,利潤與種植戶三七分成。 “我們用30%的利潤來還貸款和利息。這種模式有效破解了農(nóng)民種植果蔬大棚的貸款難題,找到了一個脫貧致富的路子。”合作社副理事長付強說,“我們在縣城設(shè)立了4個銷售點,種植戶可直接賣給合作社。菜市場的售價高的話,也可將菜賣到菜市場。” “到目前,合作社已經(jīng)建了50個冬暖大棚和150個春秋棚,承包大棚的農(nóng)戶達到90戶,種植果蔬品種有芹菜、茄子、草莓等七八種。”付強說,“今年,我們打算帶動村民400戶,占到全村總戶數(shù)的一半,讓更多村民摘下‘窮帽子’。年三十在大棚里過,心里也高興??!” (王雪威) |
關(guān)鍵詞:基層,大棚,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