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沒房 有房沒人住 個別保障房緣何“曬太陽”
觀點 “住”能否讓位于“補” 目前,我國力爭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的計劃已實施過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說,廉租房常常被規劃在市郊偏遠位置,治安情況也相對較差,淪為“貧民區”的可能性增大。另外,由于多數保障房地址偏遠,服務業不發達,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容易形成“睡城”。 通過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房使用的效率,已刻不容緩。但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認為,通過完善配套設施來降低保障房空置率并不現實。由于用地性質不同,且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項目都依靠規模效應,客觀上具有滯后性,因此無論是商品房,還是保障房,配套設施都不可能一步到位。 反觀租賃補貼,實行貨幣補貼后,保障對象選擇余地大大增加,在保障方式上比實物型住房更加公平,不僅保障對象更容易退出,也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尋租空間和政府的管理成本。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房地產基礎領域課題組測算:到2015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將實現戶均1.08套房,將會出現數量更加充足、租金更加穩定的租賃房源,從而使政府具備從實物性建設為主向租金補貼為主轉變的物質基礎。 |
關鍵詞:保障房,河北,遭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