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廊坊農產品交易會 農民合作社亟需聯合重組
“往屆‘農交會’合作社演‘主角’,以后可能是聯合社演‘主角’了。”9月25日下午,記者在第十七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展館發現一個新面孔———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省供銷社副主任趙增華說,它就是合作社的聯合,一種新的生產模式,也是首次亮相“農交會”。 在展館,一些農民合作社已將水果、蔬菜、藥材等特色農產品放上了展臺。一圈轉下來,記者發現,展品初級產品居多,深加工產品相對要少。反觀農業合作社聯合社展覽的產品,大多有自己的品牌,葡萄酒、雪梨汁、丹參茶等深加工產品也很多。對此,幾個合作社的負責人無奈地說,沒辦法,合作社總量小、實力弱,他們都期盼能夠“聯合重組”。 目前,在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中,很多小合作社遇到了不少“坎兒”。 “就說資金問題吧。”阜平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主任耿衛東說,阜平有一個小合作社去年收購了一批大棗,后來大部分沒有銷售出去,但建冷庫需投資十幾萬,由于沒有抵押物,銀行也不給貸款,自己財力有限,只能眼巴巴看著棗子爛掉。 銷售渠道也讓很多合作社撓頭。在展館現場,一位合作社負責人說,每到收獲時節就犯愁,各種菜一股腦成熟,大家相互壓價銷售,結果就被小販子“拿”住了。小合作社產量小,無法保證穩定供應,餐飲集團都不愿理你。 此外,缺少產業鏈支撐,合作社產品附加值很難提高。目前,多數合作社只是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組織起來,但由于產業鏈沒有得到延伸,農產品無法進行深加工及儲存,不少農產品除了直接出售至各級市場外并無其他出路。固安現代農業園總經理張順齋認為,一旦大的供求環境發生變化,農戶可能會遭受一定的損失。 何況,小合作社實力弱,培育品牌難度大,無法形成產業效應。耿衛東說,目前而言,沒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沒有良好的產品質量,小合作社培育品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省依法在工商行政部門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已達32670家,入社成員330萬戶,覆蓋全省22%的農戶。其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以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為主的占35.4%,以加工運銷倉儲服務為主的僅占14.2%。“農民合作社亟需‘聯合重組’。”趙增華呼吁,推進跨區域、跨行業的縣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以主導產業為依托的專業性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建設,勢在必行。他掰著手指頭談好處,合作社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互惠,資金實力和產量大增,因此貸款也相對容易,更有實力進行質量管控、品牌經營和產品深加工,市場談判能力大大增強。 |
關鍵詞:農產品交易會,廊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