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同步發展
付家店鄉美綠源(灤平)現代農業產業園菜農打理蔬菜 灤平: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同步發展 閱讀提示: 作為北京市重要的生態屏障和三北防護林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灤平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建設和省、市改善生態環境指示精神,把生態建設理念融入到縣域產業的發展和改造提升上來,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競爭力,探索出一條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同提升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1 高新產業助推經濟提速 以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為主攻方向,強力抓好承德張百灣新興產業示范區建設。礦產是不可再生資源,要實現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就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把承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轉移,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全面打造“環首都綠色經濟圈新興產業示范區”。 灤平縣圍繞園區發展定位,進行靶向性招商,積極認真謀劃和培植新型建材以及釩鈦新材料等領域重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大的新興產業項目,完善和豐富工業產業結構,打造縣域多元工業產業的強力經濟支撐。 據了解,示范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5萬畝,涵蓋大屯鄉和張百灣鎮19個行政村,重點培育專業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強、產業特色明顯的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張百灣新城、大屯新區和周臺子兩個配套中心、食品醫藥、電子信息、釩鈦新材料與高端裝備制造等三個產業園,同時沿河流域配置多個工業組團。截至目前,示范區共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收儲土地4300畝,均為允許建設用地,涉及大屯鄉小城子、大屯、東窯上、窯溝門4個村。土地收儲工作嚴格按照“政府下發公告→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形成補償款分配方案→發放補償款”的程序進行。目前,該產業園區已經省政府批復建設用地1917畝,供水、供電、道路、供熱、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已全面開工。 新興產業聚集區建設,產業項目是核心支撐。只有種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管委會在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堅持“筑巢”與“引鳳”齊抓并行,全力推進新興產業聚集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實質進展。供水和污水處理、供熱工程、3.5萬變電站和11萬變電站、主路及管網鋪設等工程正按序時進度推進。綜合服務中心和示范區規劃展覽館也已完成初步選址,力爭下半年開工建設。同時,國道101線至112線連接線、國道112線西地至大屯段改造工程也將全部開工建設。目前博雅生態有機豬肉制品加工、普潤生物制藥、盛達高新復合材料、美的懸掛輸送機生產線等4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今年還將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個。 2 循環統籌實現綠色轉身 以加快發展釩鈦磷制品深加工業為重點,強力抓好紅旗礦業循環經濟統籌區建設。工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經濟增長點,工業也是發展生態經濟最大的難點。灤平縣積極把生態理念融入到工業產業的整合提升的發展中來,打造低碳的生態、經濟融合發展模式,實現工業產業的綠色轉身。 依據縣域實際,灤平著力升級改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和環境友好型的礦產龍頭企業,以此加大對工業產業的提檔升級。全縣11個礦業集團整合工作全部完成,為進一步改進落后工藝和提升產能夯實基礎。對紅旗、小營、金溝屯3個鄉鎮產業發展布局進行統一規劃,資源和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科學規劃紅旗礦業循環經濟統籌區,實現礦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抓好紅旗宜居新區建設。確保一期工程485套返遷房實現入住,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承德天嶺礦化有限公司投資108億元建設的年產750萬噸磷鈦鐵綜合利用項目,年底前完成2條“863”生產線主體工程,寶通礦業公司投資30億元建設的寶通300萬噸磷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目前正在開展征地拆遷工作,近期即可開工建設;抓好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深化與中國地質大學的合作,完成了《灤平縣鐵礦尾礦及其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從鐵礦產品交易費中安排1000萬元資金作為尾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專項資金,用于產品研發、技術推廣和項目扶持。同時,今年重點抓好10個采空區利用尾礦砂進行膠結充填、5家企業篩選建筑用砂、12座已閉庫尾礦庫覆土造地、11家企業選磷選鈦技術改造和3家企業實施尾礦制磚等5個方面工作,并加大政策扶持,將其打造成全縣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的試點和示范基地,進而在全縣范圍內廣泛推廣。確保到2015年,全縣尾礦綜合利用量達到3000萬噸。 3 旅游三產尋求綠色騰飛 以做大做強休閑旅游服務業為目標,強力抓好承德金山嶺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區建設。文化旅游業是就業機會多、帶動系數大、綜合效益好的最富有蓬勃活力與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 灤平縣充分發揮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依托金山嶺長城、白草洼自然保護區、碧霞山景區以及清代御路行宮等獨特的旅游、文化和生態資源,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原則,統籌規劃,科學確定功能分區,精心培育涵蓋縣域南部“兩鎮三鄉”的金山嶺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區,做大做強以文化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推動縣域轉型發展實現綠色騰飛。 全面整合縣域南部京承旅游路沿線兩鎮三鄉區域內的生態、御路、行宮和民俗村等多種資源,深入挖掘京承御路沿線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積極做亮觀光產品、做強休閑產品、做精特色產品,全面打造京津休閑文化旅游的“后花園”。 金山嶺長城金山嶺區域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及5A級景區創建扎實推進,巴克什營旅游文化產業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休閑療養度假基地等旅游產業重點項目有序建設,全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設施配套、品位高的精品休閑旅游品牌。同時,加快培育以長城歷史文化、御路皇家文化、山戎文化為基礎等文化創意產業。加大品牌宣傳和營銷力度,為全市國際旅游城市建設提供重要支撐。預計到2017年,三產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 4 扶貧攻堅奏響富民強音 以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強力抓好扶貧攻堅示范區建設。一個是村莊建設,抓今年67個幫扶村的村莊建設和去年67個村的村莊建設鞏固;另一個是抓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8142”現代循環農業產業布局規劃建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和種、養殖大戶入園發展。 在開展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中,該縣要求各工作組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確定自選動作,截至目前,初步謀劃項目1106項,各駐村工作結合單位實際和村情自選了365項,初步預算總投資3.48億元,縣配套1.3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20%。同時建立了六位一體幫扶機制(每個幫扶村進駐一名縣領導、一個縣直部門、一個實力企業、選派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一名大學畢業生、一名聯絡員)。采取縣財政配套、向上級爭取、企業贊助、派駐單位幫扶、群眾集資等方法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建立基層建設年活動與扶貧攻堅融資開發建設平臺。整合各級產業扶持政策,每年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劃撥10%作為基層建設年活動產業幫扶積金,并對幫扶項目給出近年來最高補貼標準。 在推進深化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順利開展的同時,該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把培育現代農業產業作為搶占轉型升級“制高點”的“利劍”,推動循環農業持續“發力”、高速“擴張”,為縣域發展提供“綠色”動力。按照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潛力,該縣打響了“農業產業規范提升戰役”,在種植業和養殖業上實施“兩減兩增”工程。通過減少傳統農作物播種面積以及散養戶和養殖小區數量,增加、增大設施蔬菜和設施果品栽植面積和養殖基地的現代化、規模化水平,從而實現對原農業“4+1”主導產業細化調整,重點發展肉雞、生豬和設施菜三大主導產業,提升縣域農業產業品質和附加值。 根據縣域農業發展現狀,加速推進自動化程度高、生態功能完善的“8142”農業產業布局進程,以現代科技技術推動縣域有機蔬菜、肉雞、生豬三大農業主導產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循環農業的華麗轉身,煥發出縣域農業新的生機和活力。預計到2015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肉雞1億只,北京鴨500萬只,生豬出欄110萬頭,果品25萬畝。 同時,該縣立足農牧產品的加工轉化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由“基地縣”向“生產加工縣”的轉變。通過華都食品工業園、博亞百萬頭生豬屠宰加工廠、農牧產品物流園、循環農業產業園等農業產業化深加工項目的謀劃實施建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經濟效益。到2014年底,華都食品工業園建設完成投產,實現華都、博亞、三元的肉品轉化率達到60%以上。 5 發展經濟林增綠又富民 以增綠又富民為目標,強力抓好經濟林建設。圍繞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今年初,灤平縣出臺了《關于推進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圍繞綠色增長、轉型發展,選擇以經濟林建設為突破口,在京承高速沿線規劃百里采摘休閑帶,建設30多個果品采摘園和4個苗圃,以沿線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核心吸引力,以景區景點和農業園區為有力支撐,以休閑觀光旅游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按照規劃,灤平縣把發展經濟林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與旅游發展和民生建設相結合,借助金山嶺長城旅游資源,發展集采摘、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生態園。今年,該縣計劃投資1500萬元,發展蘋果、梨、桃、棗、栗子等經濟林5000余畝,建設采摘休閑園30個以上。 灤平縣財政今年將投資1500萬元用于百里采摘休閑帶建設,第一年按照每畝平地1200元、坡耕地500元標準給予農戶補貼,以后依據農戶收入情況逐年遞減,連續補貼5年,保障農戶有穩定收入。林業局負責提供技術、種苗和栽植服務,水務局負責連片地塊的水利配套。農工委、財政局、林業局負責驗收,樹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別達到85%和80%的,給予補貼。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農戶開展林藥、果藥間作和林下特色養殖,拓寬致富路子。著力引進果品和中藥材深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從基地生產到產品加工、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老百姓能夠長期受益。目前,該縣已完成30個果品采摘園的規劃設計,與20多名投資大戶簽訂了合同。 在集中打造百里采摘休閑帶的同時,該縣把國道112線張百灣新興產業示范區以外的570畝耕地全部規劃種植油葵;高速連接線縣城附近的1000余畝地全部建設苗圃和栽植果樹。其中610畝苗圃分別由林業、水務、農牧、交通、綠化辦等單位負責建設,努力打造京東北苗木基地。 (撰稿:馬國利、吳立國、王海洋) |
關鍵詞:廊坊經洽會,灤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