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游客在正定古城游玩。(河北日報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
正定古城火出了圈,幾乎每個正定人都能說出幾條理由:“一到節假日,導航上經常堵成紫紅色。”“南城門前游客排隊拍照,三步一個‘公主’,五步一個‘貴妃’。”
截至10月底,正定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326.43%,旅游總花費同比增長153.2%,文旅帶來的流量正加速轉換為經濟發展的增量。
這座千年古城,在傳承文化、做好文旅中掌握了什么流量密碼?
10月1日,正定古城熱鬧非凡,古韻悠長的街巷游人如織。(河北日報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
■ 古城不只在陳列里,更在數字賦能、身臨其境
11月16日,夜幕低垂,華燈初上。沿著燕趙大街往南走,在開元寺南遺址考古現場,臨街設置的一面超大玻璃墻引來很多人圍觀。
低頭看向考古坑內,清晰標注的7個朝代的文化層,層層疊壓出歲月的厚度;抬頭向西北方向望,便是古樸的開元寺。“一眼千年,真讓人震撼!”人群里發出稱贊聲。
一路往南,一座飛檐斗拱的巍峨樓宇映入眼簾。它雄立在正定古城中軸線上,這就是被稱為“九樓之首”的陽和樓,曾是元雜劇的創生和演藝中心之一。
經過復建,這座“鎮府巨觀”的歷史名樓,如今已成為百姓的文藝大舞臺。時光荏苒,悠悠古曲仍在城中回響,古城里的人愛戲依舊。
南城門地面上,石板高低不平,幾道車轍深深刻在石板縫隙間,這里是古時運送糧草的必經之路。
走在古城里,文物與人相近,人與古建相親,“本真”的歷史痕跡便如此展示著。
正定古稱常山、真定,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是一座有著16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正定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先后實施城門保護恢復、古寺群落修繕、陽和樓復建等一系列古城風貌恢復提升工程,讓古城記憶可見可觸,讓歷史文化可感可知。
如今,不到10平方公里的古城內,如珍珠般分布著10處國家級文保單位、5處省級文保單位,堪稱一座“古建藝術寶庫”。
更奇妙的是,借助數字技術,游客還能在現實與虛擬的交織碰撞中“游歷”壯闊山河。
駐足隆興寺摩尼殿前,打開“自在正定”公眾號,一幅VR圖就會清晰地呈現在眼前,讓你穿越到這座被贊為“藝臻極品”的古建世界,沉浸式感受古城文化的魅力。
“這么做,是為了讓古城可看、可聽、可感、可觸。”正定縣副縣長、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王素剛說,“通過數字技術與文旅資源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讓文旅資源煥發新生機。”
“來之前還怕看不懂,沒想到這里有語音導游,還能跟隨全景VR‘云游’古城,正定把歷史文化掰開了揉碎了講給游客聽,我終于理解了這座古城的價值和內涵,我們的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從山西趕來的游客周娜意猶未盡。
■ 古城不止于古建筑,更在場景創意、品牌打造
“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榮國府景區內,曲樂悠揚,游人如織。
笙簧合奏,禮樂響起,造型別致的舞臺前,《榴花春影》精彩上演。元妃頭戴鳳冠、身著華服,用優美的舞姿展現跌宕起伏的一生,贏得游客陣陣掌聲。
賈母院的榮慶堂前,演員們一邊表演行酒令、劃拳,一邊穿插著夢游幻境舞蹈演藝。“好!好!”游客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小孩們騎在大人肩頭,伸長了脖子看。還有的游客被拉上臺參與表演,過足了“紅樓夢”癮。
今年8月起,榮國府推出“一夢入紅樓”沉浸式夜游,19個特色主題場景、8大主題演藝,讓這里處處皆故事,步步是風景。國慶期間,景區游客爆滿,門前的長隊一直排到寧榮街上。
如何挖掘好古城歷史文化,讓更多人心向往之?正定的答案是:持續打造文旅新場景、新業態,叫響文旅品牌IP——“古城古韻 自在正定”。
今年國慶假期,正定古城又上新了!“自豪正定”全沉浸式大型文旅演藝項目在南城門甕城驚艷上演。
凌霄塔、須彌塔、澄靈塔、華塔……隨著燈光向四周蔓延開來,一座座古建筑仿佛從城墻上躍然而出。“哇,太震撼了!”逼真的3D畫面,引來現場觀眾陣陣驚呼。
從南越王趙佗,到三國名將趙子龍;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到“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散落在史書典籍中的人物和故事,通過現代舞蹈、真人演繹、現場互動等形式,讓游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一場演出,把千年古城演活了,也把古城文化詮釋得淋漓盡致。”時隔一個多月,石家莊市民王濤回想起那場演出,依然心潮澎湃。
正定古城里,可遠不止古建筑。古城墻上看燈會、跟著十二花神巡游、體驗鼓王爭霸賽、逛非遺市集……游客們直呼:沉浸式游古城太棒了!
■ 古城不僅在景區里,更在市井煙火、街頭巷尾
夜幕降臨,正定國際小商品市場停車場進入“變身時刻”——600多輛小吃車從四面八方駛來,五顏六色的招牌亮起,熱鬧的夜市開始了。
“嗞……”一家鐵板牛肉攤位前,一米見方的鐵板燒得發紅,攤主在上面快速翻炒著牛肉,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來自保定的石敏在網上刷到夜市視頻后就一直心向往之,雖然室外有點冷,可依然擋不住她的熱情,趁著周末來打卡,想把網紅小吃嘗個遍。
“古城”與“美食”的碰撞,營造出新穎獨特的消費場景。最多的時候,這里一天客流量有6萬多人次。
古城古韻帶火的不僅是一街一景,更是圍繞文旅發展的整個市場。
以“十一”假期為例,正定縣累計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60%,其中省外游客占比約30%。
身著漢服、頭戴簪花,成群結隊的游客穿梭在街巷中,成了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
10月2日,游客在正定古城游玩。(河北日報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
“來到古城,怎么能不穿漢服體驗一下呢?”北京游客張楠早就做好了攻略,“白天賞古寺古塔,晚上拍漢服寫真,還要抽時間看演出、品美食,行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沉浸式體驗一把古風國潮,成了越來越多游客的新選擇。南城門、隆興寺、榮國府景區附近以及旺泉古街、燕趙南大街上的漢服體驗館,如雨后春筍般開了起來。
“高峰期一天要接待上百名游客。”街角的云裳漢服店里,店員魏千云忙到飛起。這附近,類似的漢服店已經聚集了40多家。
怎么才能讓“流量”變“留量”?
“如果只是看景,游客往往在參觀結束后就離開了。”王素剛說,通過打造提升更多、更新的旅游場景和業態,可以延長游客駐留時間,拉長消費鏈條,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
瞄準文旅消費市場新增長點,正定推動“國潮沉浸”與“特色美食”兩大業態提質升級,“品美食”“穿漢服”成了正定文旅新的標簽品牌。
發展文旅,正定拿出滿滿的誠意:在每一個景點門口,都能看到免費觀光車??刻?,游客可以輕松通過擺渡車開啟下一程。此外,全城設置了4.48萬個免費停車位、18處免費直飲水機、1600多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上千處便民座椅等,為廣大游客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河北日報記者 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