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代晴 李其征 劉艦 董肖飛
在國能黃驊港務公司有著4個足球場大的翻車機房里,當滿載煤炭的火車駛入后,就會被翻車機緊緊“抱住”,隨后連車廂帶車軌整體旋轉160度,煤炭瞬間被卸入底層漏斗,用時僅20秒。這么壯觀的場景,怪不得被網友戲稱為“大型翻車現場”。
國能黃驊港務公司翻車機房。通訊員 苑立偉 劉建玲 攝
4節車廂能裝載320噸細煤,可卸載完畢作業區外卻清潔如初,怎么做到的?“秘密就藏在翻車機的底部,這里安裝著我們自主研發的本質長效抑塵系統,它通過一次補水、全流程抑塵,抑塵效率能到98%以上,這項技術獲得了6項國家專利。”國能黃驊港務公司生態環境科副科長李清泉說。
李清泉介紹,這些年,公司通過本質長效抑塵裝置、堆場智能水幕裝置、生態環境智能管控平臺等研發技術,實現了煤塵的全鏈條智慧管控和近零排放。
“港在海中建,人在畫中行”的優美畫卷。通訊員 劉建玲 攝
在煤炭港區,共設置了18處環境監測點,粉塵監測數據一分鐘一更新,結果顯示港區內外數值相差不多。“去年,生產作業環境呼吸性粉塵濃度年度均值控制在100微克/立方米以下,不足國家標準限值的10%。同時,我們還積極用好壓艙水、煤污水和雨水這‘三水’,每年可回收利用超400萬立方米,實現了生產用水九成的自給自足。”李清泉說。
與此同時,黃驊港還建設了濱海濕地生態景觀區、喬灌草結合臨海立體綠色景觀帶等170萬平方米綠化工程,實現港區水域及綠化覆蓋率31.3%的綠化奇跡,被評為國內首家AAA級煤港工業旅游景區。“港在海中建,人在畫中行”的優美畫卷,就在眼前。
船舶靠岸,有條不紊地進行裝卸作業。通訊員 劉建玲 攝
近年來,在科技加持下,黃驊港積極推動港口的綠色化、智能化建設,持續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在完成翻車機、堆料機、取料機改造基礎之上,我們又實現了全部裝船機智能化作業,這是全流程最后的一個環節,也是全煤港最難的一個環節。”國能黃驊港務公司科技信息中心技術員趙德林說,“為突破航向偏差帶來的安全隱患,我們建設了5G專網,運用北斗定位系統,結合船舶數據庫,應用了船舶位姿測量設備和語音裝船終端設備。”
黃驊港持續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通訊員 劉建玲 攝
在全流程自動化作業的支撐下,黃驊港開啟了由智能港口向智慧港口邁進的新征程。利用5G、北斗、AI、數字孿生、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煤炭港區翻、堆、取、裝效率分別提升了13%、23%、10%、4%。近幾年,通過設備提能改造和全流程遠程集控技術改造,黃驊港吞吐能力由設計能量1.78億噸攀升為2.15億噸。
黃驊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通訊員 劉建玲 攝
今年4月,國能黃驊港務公司又發布了國內首套散貨港口智能生產操作系統CE-TOS。這個系統能夠貫通港口群協同、港內計劃、調度、設備運行等全環節。“舉個例子,以往煤炭裝卸作業在翻堆取裝4種設備自動化基礎上,完成一個作業流程需要多個操作步驟和大量的人工溝通。有了CE-TOS系統,一個生產指令就能讓設備自動完成各項生產作業任務,可以節省十幾個操作步驟。”趙德林說。
河北擁有487公里海岸線,為把沿海優勢變成發展優勢,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的囑托,強化港口能力建設,加快臨港產業發展,不斷提升港口輻射力、開放競爭力,邁出“向海圖強、向海發展”鏗鏘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