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精品综合国产亚洲欧美久久,欧美爆操,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河北頻道 > 全景河北

一線追“新”記②丨光伏治沙 增“綠”生金

來源: 河北日報客戶端  
2024-09-19 21:31:58
分享:

  閱讀提示

  農牧民增收主要靠放牧,但過度放牧又會對草原生態產生負面影響。長期以來,農牧民增收與草原生態保護是一對矛盾共同體,不少地區一直在尋找實現兩者“雙贏”的平衡點。

  9月5日航拍的國家電投神源圍場御道口300兆瓦“七彩河”光伏電站。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 攝

  如今,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御道口鎮三復興地村,一座修建于沙地上的牧光互補電站,走出了一條“光伏治沙、增‘綠’生金”的綠富雙贏新路子。

  “牧光互補”中的“治沙法”

  9月5日,圍場壩上碧空如洗,三復興地村東側綠油油的草地上,成排連片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鑲嵌在綠色草原上的一顆藍寶石。

  這顆藍寶石有個美麗的名字——國家電投神源圍場御道口300兆瓦“七彩河”光伏電站。

  進入電站,路旁格桑花開得正艷,光伏板下金蓮花、萬壽菊已采收完畢,冰草、沙棘等植物共生,如同一處多彩植物園。

  找到“七彩河”光伏電站站長葛濤時,他正和幾位村民在電站升壓站旁一處綠色土包上補種草籽、修補草簾。

  “這里原來是一個大沙丘,我們對部分區域進行平整后,建起了升壓站。”葛濤蹲下身,在草簾間找到一個縫隙,將一根30厘米長的木棍毫不費力地戳入沙土中。“這里部分沙化很嚴重,治理修復工作還需要久久為功。”他說。

  2022年初,項目剛開工建設,葛濤便來到三復興地村。和建設其他光伏電站不同,該電站作為承德首個牧光互補項目,除了要生產綠電,還肩負著探索光伏治沙和助力當地綠色發展的重任。

  來之前,葛濤對項目現場惡劣條件做過思想準備。“來御道口旅游過幾次,看到的都是草原、森林、河流、湖泊,覺得即使有沙化,也不會太嚴重。”葛濤說,第一次到施工現場,剛一下車,一陣風卷著沙粒迎面而來,頓時灰頭土臉,“讓我大吃一驚”。

  站在一個沙丘上望去,1.3萬多畝區域內,有8000畝是沙地,葛濤和同事們心里沉甸甸的。

  精神是力量之源。為堅定信心,電站組織大家前往30公里外的塞罕壩機械林場參觀學習,林場建設者讓荒原變林海、沙漠變綠洲的感人故事,深深感染了他們。

  “和塞罕壩機械林場建場之初的艱苦條件相比,我們遇到的困難就不叫困難。”葛濤說,他們開始用項目建設與生態修復“兩條腿”加速跑。

  作為我省首個牧光互補項目,該電站選址目標就奔著“沙窩窩”,旨在探索一條產業發展助力經濟與生態良性循環的新路子,讓沙地變草場,草場作牧場,繪就“上光下養、牧光互補”的高品質生態“實景圖”。

  為了避免施工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破壞,項目建設方承德神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聘請專業機構,制定施工和生態治理方案,成立植被協同固沙生態修復團隊。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同步對周邊沙地開展差異化治理:對自然生態較好區域,采取封育保護措施進行天然恢復;對天然草本和裸露地零星分布區域,采取人工補播和封育措施,提升恢復能力,提高草本蓋度;對裸露沙地、半流動沙丘等自然條件較差區域,采取人工播種草種、栽植檸條混交等灌草結合方式,進行人工治理、恢復植被。

  “我們按照鞏固現有植被、提升覆蓋質量的思路,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通過栽植檸條和沙棘,將荒漠沙地恢復為特殊灌木林地。通過以草固沙、以樹擋沙等措施,項目區植被蓋度從建設初期的35%提高到了75%以上,平均風速由每秒3.4米下降到1.9米,有效恢復了沙化土地植被。”承德神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前飛說,公司累計投入800多萬元用于生態修復,累計治理恢復草地8720畝、林地876畝。

  讓沙地變草場,還要讓草場變牧場。記者看到,和大部分光伏電站相比,該電站光伏支架要高出5倍,光伏組件最低點距離地面達2.5米,前后排間距足有10.8米。

  “雖然高度增加、間距加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但可以讓牛羊在光伏板下覓食。同時,光伏板通過物理攔截、遮擋形成沙塵屏障,有效減少沙地林草水分流失,發揮鎖沙涵水作用。”黃前飛說,光伏組件還大范圍采用可循環利用的鋅鋁鎂合金等環保材料,最大程度減少了污染,提高了發電安全性。

  9月5日,國家電投神源圍場御道口300兆瓦“七彩河”光伏電站工作人員正在巡檢箱逆變一體機。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 攝

  光伏電站里的“致富經”

  “以前一刮風,就起沙塵。真沒想到,剛過兩年多,沙子就被治得服服帖帖。”9月5日,完成補植工作后,站在綠油油的土丘上,圍場御道口鎮三復興地村村民冀興看著四周美景說。

  光伏電站落戶三復興地村,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還拓寬了百姓的增收渠道。冀興給記者算了筆增收賬:“每年在電站治沙種草栽樹澆水,能收入一萬元左右。我們家五口人,每人每年可得地租1.3萬元左右。”原來的不毛之地,如今每年讓他家增收7萬多元。

  據介紹,項目自建設之初便推行“政府搭臺、企業運作、多方聯動、農民參與”的運作模式,持續提高項目經營收益,帶動項目區村集體和農民穩定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1.3萬多畝的項目用地,以前曾是村民牧場,由于過度放牧,牧場成了沙窩窩。”三復興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任萬江說,村里也曾采取栽植檸條、播撒草籽等方式防沙治沙,但大風干旱氣候,加上過度放牧,未能阻滯綠退沙進的腳步。

  昔日讓村民們頭疼的沙地,如今以每畝每年450元的價格進行集中流轉,帶動202戶村民穩定獲益,人均年租金收入1萬元以上。

  “這兩年,我們村幾乎沒有外出打工的,電站里的活干不完。”任萬江說,項目建設過程中,優先吸納當地200余人就業,人均獲得年工資性收入2萬元。項目建成后,后期管理、日常維護等工作,可提供8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進入9月,壩上秋意漸濃,又到一年打草季。穿行電站間,隔離網將電站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區域,剛收割打包好的一捆捆草,即將被村民運送到村里的養殖小區。

  “現在生態還在恢復期,再過兩三年,植被徹底恢復后,我們將采取限時分區限量輪牧方式,讓村民進入電站放牧。”葛濤說,經測算,每年可滿足560頭肉牛、2800只肉羊放牧需求。同時,每年可生產優質牧草1450噸,價值200多萬元,變過去牧草以外購為主為就近就地供應為主。

  為提升土地綜合利用效益,承德神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一家農業公司,負責電站范圍內生態修復、作物種植、田間管理等工作。

  “今年,我們在光伏板下選種了金蓮花、萬壽菊、格桑花、冰草、沙棘、苜蓿等生態和經濟價值兼具的草本植物。同時,對被電站包圍、村民進出不便的3000多畝一般耕地,進行統一流轉,種植青儲飼料、土豆等經濟作物,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立體化開發模式。”黃前飛說。

  光伏發電已創造出“真金白銀”的收益。2023年7月,該電站提前4個月實現分期并網。截至目前,累計上網電量4.72億千瓦時,實現產值1.78億元,繳納稅金3092萬元。電站滿負荷發電后,每年可向電網提供綠電5.7億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18.04萬噸、減少固體粉塵排放量約12.27萬噸,

  深耕發電端,同步發力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近日,神奧公司研發的新能源電火灶正式完成中試。該產品以等離子技術為核心,實現了電能向熱能的高效轉化。

  “電火灶能將220伏市電轉為穩定且可調節的高頻高壓等離子體火焰,火焰溫度高達1200℃,熱能轉化率突破80%。相比天然氣灶、電磁爐和灌裝煤氣,可分別節約費用15%、20%、40%。”黃前飛說,如果出現沒電的情況,可通過光伏板發電,光儲一體機儲存電,保障電火灶正常使用。

  今年,圍場以建設全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為契機,發揮綠電儲能和技術優勢,試點發展分布式光伏和等離子電火灶。預計每年可戶均節約標準煤近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噸,降低生活成本5000元以上。

  “目前,公司核心產品涵蓋了智能電氣一體化設備、儲能電池PACK模塊、儲能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創新型光伏支架等,成為北方地區規模較大的集新能源裝備與系統設計、制造及研發功能于一體的新能源裝備企業。”黃前飛說。

9月5日,三復興地村村民正在“七彩河”光伏電站內補植牧草。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 攝

  三復興地村的“復興路”

  每年夏季,氣候涼爽、風景如畫的壩上地區,都會引來眾多游客避暑休閑觀光。旅游業也成為許多農牧民除畜牧養殖外,又一主要收入來源。

  地處遼闊草原腹地、距塞罕壩機械林場不過三十多公里的三復興地村,卻是當地屈指可數沒有吃上“旅游飯”的村莊。

  “我們村745口人,占地7.7萬多畝,除了8000多畝耕地,其余都是草場,屬半農半牧村。”任萬江說,多年來,家家戶戶牛羊滿圈,曾是令三復興地村驕傲的名片。

  隨著旅游業的興起,昔日名片卻成為發展羈絆。

  “我們第三居民組有片5000多畝的草場,草剛冒頭就被牛羊吃了。吃不飽的羊,還會用蹄子在地上刨,連草根都吃。加上風吹日曬、干旱少雨、反復踩踏,5000多畝草場幾乎全成了沙場。”68歲的高武說,草場少了,大家不得不減少養殖規模。每年6月到9月,牧草最豐茂的時節,為降低養殖成本,不少村民不得不趕著牛羊四處尋找無主草場放牧,最遠要跑到內蒙古。

  看著不少村莊依靠發展民宿走上致富路,三復興地村百姓心里也想學,但看著村里臟亂差的環境,只得無奈放棄。

  “牲畜和人混居在一起,平時臭味滿天飄,下雨糞便滿街流,就連親戚朋友都不愿來家里多待,何況游客呢?”任萬江自嘲說。

  有條件的村民搬到了城里,空心化現象日趨嚴重,整個村莊越來越沒活力。

  “七彩河”光伏電站的落地實施,激活了三復興地村產業發展的引擎。日漸豐茂的草場,可以為擴大養殖規模提供充足牧草。

  2023年,三復興地村利用5個居民組周邊閑置荒地,建起了5個集中養殖小區,牛羊出村進小區,影響人居環境衛生的最大頑疾得以解決。“養殖小區圈舍很寬敞,原來在院里只能養五六頭牛,現在增加到了30來頭。”村民崔興說。

  目前,該村牛羊養殖規模分別達5000多頭和1600多只,成為御道口鎮畜牧養殖第一大村。

  產業興也要環境美。“要想舊貌換新顏,就要謀好產業、治好環境,這兩件事做成了,村里就能發展。”任萬江說。

  清理垃圾、整修街巷、拆除違建……村民按照新的規劃開始建設家園。村里還建起小花園、小廣場,村外建起一處7000多畝的濕地公園。不斷改善的村容村貌和萬畝光伏電站,成為吸引游客游覽觀光的“金字招牌”。

  村民廣場旁,廢棄多年的村小學校舍,正在被改建成一處特色民宿。“神奧公司通過租賃村集體閑置資產,發展民宿產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任萬江說,隨著項目區生態環境和鄉村面貌的持續改善,村企雙方還將攜手開發生態觀光、農事體驗、森林度假、野奢營地等特色旅游業態,實現由傳統種養向三產融合的轉變,預計可幫助周邊近百戶村民年人均增收1萬余元。

  新的變化,激發了發展動力。行走在三復興地村,二三十戶村民已經或正在拆老屋建新居,有的是為了發展民宿,有的是為了返鄉定居。

  “人氣越來越旺,活力越來越足,三復興地一定能‘復興’。”任萬江對未來充滿信心。

9月5日,“七彩河”光伏電站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匯流箱。河北日報記者 田明 攝

  記者觀察

  產業發展要“鏈”也要“聯”

  神源圍場御道口300兆瓦牧光互補項目之所以引起眾人關注,在于它謀篇時便致力于搭建一條集裝備制造、生產、存儲、應用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鏈,并在鏈條各個環節與當地發展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蹚出了一條自身發展與生態保護、富民增收協作共贏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在承德,這并非個例。

  近年來,承德充分發揮“風、光、水”富集的資源優勢,推動風電、光伏發電、抽水蓄能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風、光、水”三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截至今年7月,該市清潔能源電力并網規模達1459萬千瓦;爭取到2027年底,清潔能源電力裝機達2700萬千瓦以上;遠期,突破5000萬千瓦。

  清潔能源生產只是產業鏈中的一個節點,還包括裝備制造、運營維護、電力輸出等多個環節。

  承德提出打造清潔能源強市目標,僅有千萬千瓦級的裝機規模,只能是清潔能源生產大市。這樣,還遠遠不夠。

  承德的設想,是在持續壯大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的同時,不斷提升電網配套送出能力,探索風光儲氫一體化發展,強化清潔能源發電及應用鏈條,大力引進裝備制造項目。

  59個風光電項目加快建設,5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與納規工作同步推進,清潔能源配套電網工程建設提速,氫能、儲能等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裝備制造鏈條加速形成……

  目前,承德已具備年產1500臺套風機(主機)制造能力,擁有年產500兆瓦光伏逆變器、500兆乏光伏無功補償器(SVG)以及年產20兆瓦釩電池電堆、3萬平方米質子膜、3000立方米釩電解液的產能。

  利用資源發展產業,更要讓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唯有如此,才能為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下伙房鄉八號地村,“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農光互補”新模式,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8萬元,解決了30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國家電投集團河北電力有限公司作為最早參與承德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企業之一,在每年生產3.5億千瓦時綠電、創造稅收近8000萬元的同時,為周邊村民提供光伏場區植被修剪、防火聯防等崗位,每年支付勞務報酬等費用600多萬元,助力1400多名農民增收。

  …………

  通過“牧光互補”“農光互補”“戶用光伏”“馭風行動”等多樣化模式,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聯結”在一起,承德正在走出一條清潔能源賦能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關鍵詞:河北,光伏治沙責任編輯:張曉鵬
2019手机青青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蝌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 日本 国产 高清,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国产高清精品综合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