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xiàn)場】“寶貝回家”
“哇!水稻結穗了!”
“還有不少螃蟹呢!”
8月末,河北正定曲陽橋鎮(zhèn)周家莊村,稻田里綠浪層層,田間棧道上,幾名小學生俯身觀察,滿是欣喜。
“再過一個多月,水稻就能收割了,這可是村里失而復得的寶貝呢!”眺望稻田,周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寧寧眼里透著柔光。
“失而復得?”記者跟孩子們一樣好奇。
“我們這個鎮(zhèn),很久以前就開始種水稻了,鎮(zhèn)里有很多泉眼,泉水澆灌出的稻米,個大粒圓又香甜,還被定為貢米呢!”講著講著,張寧寧的聲音低沉下來,“可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工農業(yè)超采嚴重,滹沱河出現(xiàn)季節(jié)性斷流,這里的地下水位降得厲害,水稻就沒法種了,大家只得改種玉米……”
“再后來呢?”孩子們著急地問。
“這幾年,隨著滹沱河生態(tài)不斷修復,南水北調工程持續(xù)補水,這里的地下水位明顯回升,大家又種起水稻,消失幾十年的‘貢米’又回來啦!”張寧寧臉上漾起了笑。(光明日報記者 陳元秋 耿建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