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饒陽縣饒陽鎮張池村北,滹沱河緩緩東流,水面平靜。
“咱們幾個再按照轉移路線圖走一遍,確保萬無一失。”張池村黨支部書記張宗卯來到辦公室,對正在值班的幾位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說,防汛期間,這張“轉移路線圖”就是村民的“護身符”,千萬不能出一丁點紕漏。
去年8月初,滹沱河水漫過河堤,張池村外6000多畝農田變成一片汪洋。幸虧村民及時轉移,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今年入汛前,張宗卯帶著村民對去年的防汛救災情況進行復盤分析。張池村地勢低洼,緊臨滹沱河,一旦發生險情,后果不堪設想。為了讓今年的防汛應急預案更細、更實、更有效,40多名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出謀劃策,把預案修改了10多遍,終于在7月初定了下來。
記者注意到,這項預案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確保村民及時轉移避險。其中一張“轉移路線圖”圖文并茂、直觀明了,將轉移首選路線及多條備用路線標注得一清二楚。
“我們這個‘轉移路線圖’不是坐在房間里畫出來的,而是實打實走出來的。”張宗卯說,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部署,張池村的群眾轉移安置點就近設在5公里外的白池小學。
張池村到白池小學有多條路可以選擇。路線圖顯示,首選線路是從張池村南出村經無名路、國道G240至白池村。“這是時間最短的路線,開車只需要13分鐘。”張宗卯說,倘若事發突然,比如村南被水圍住斷交,就要啟用備用路線,一條從村西走,一條從村東走,出村后從哪條路繞行,大約需要多長時間,路線圖上都標注清楚了。
70多歲的老黨員張廣英接過話茬說,這張“轉移路線圖”來之不易。制圖過程中,他們組織幾十名村民實地踏勘,有的開車,有的騎電動自行車,有的步行,每一條路線怎么走、怎么繞,通通走了一遍,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數。為了驗證路線圖是否可行,村里還在一星期前組織村民搞了一次演練。
“前幾天,我們又通過微信群、公開張貼等方式進行宣傳,讓村民們掌握這張路線圖的內容。”張宗卯說。
不僅如此,張池村還組織青壯年和抗洪經驗豐富的黨員干部,成立了一支100多人的搶險隊,按照巡護堤壩、駕駛車輛等職能分成若干小組,并注明了每個人的聯系方式。“有搶險隊和‘轉移路線圖’相互配合,一旦發生險情,村民轉移安置就能夠迅速啟動。”張宗卯說。(河北日報記者 邢云 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