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邯鄲市永年區加快恢復農業生產實地探訪
受7月底、8月初持續強降雨和上游泄洪影響,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洺河沿線部分村莊和農田受災。目前,當地農業生產恢復情況如何?8月22日,記者走進田間地頭進行了實地探訪。
上午9時許,永年區辛莊堡鄉趙莊西村,村民李松松正蹲在地頭,仔細查看白菜苗長勢。綠油油的白菜苗已長到十幾厘米高,而在20多天前,眼前這一大片白菜地上長的還是半米多高的大蔥。
“如果不是這場洪災,這幾天正忙著收大蔥呢。”李松松說,今年他貸款3萬元種了13畝大蔥,眼瞅著就要收獲了,結果一場洪災讓收成全泡了湯。
一籌莫展之際,村干部的一個電話讓李松松又鼓起信心。洪災過后第3天,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便來到趙莊西村,實地核查災情,并根據農田受災情況,及時撥付農業保險理賠款,讓受災農戶吃下“定心丸”。
農業保險減輕了李松松的受災損失,但農時不等人,隨著農田逐步完成排澇,如何利用冬小麥種植前的這段時間,盡可能增加土地收入?
“白菜生長周期只有四五十天,平均每畝地購苗、施底肥等總投入約1000元,這樣十幾畝地的前期投入還能承受。”在區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建議下,李松松決定補種一季白菜。通過精心管護,目前他種的13畝白菜長勢良好。像李松松一樣,趙莊西村不少村民對受災絕收地塊耕翻散墑,改種補種白菜、生菜、小油菜等速生蔬菜,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眼下正值玉米灌漿期,這一時期的管理對玉米產量影響巨大。對未受災地區,永年區農業農村局通過完善后期技術服務,努力實現全域以豐補歉。
上午11時許,永年區西蘇鎮周村村東,一架植保無人機正在玉米地上空進行飛防作業。周村耕地近5000畝,位于永年玉米高產萬畝示范方內,這一區域基本未受洪災影響。
“每架植保無人機可攜帶水溶肥40公斤左右,一天就能完成1000多畝地的飛防作業。”正在現場了解玉米飛防作業進度的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侯萬彬介紹,暴雨過后,田間高溫高濕環境易加劇玉米南方銹病的傳播和大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蟲害發生,對此,該區組織了10多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利用無人機噴施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開展玉米病蟲害統防統治。截至目前,已完成噴防作業面積占比超七成,預計一周內將全部完成。
為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永年區農業農村局還建立包聯鄉鎮機制,選派12個農技服務小分隊,深入受災鄉村,針對不同農作物品種、不同災情、不同需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村大喇叭廣播等方式,分類開展技術服務,指導農戶加強田間管理,加快恢復農業生產。(河北日報記者 劉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