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制 | 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昊、戎曉杰
黃驊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本村和鄰村土地4400多畝,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技+標準化+規模化”經營模式,發展輕中度鹽堿地特色農業,建成省級旱堿麥標準化種植示范區。
夏播時節,記者來到這里,探尋鹽堿地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脈動。
7月7日,一場大雨過后的第三天。雨后短暫的涼爽已經退去,暑熱重新籠罩大地。
這是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典型一天——搶墑夏播的社員、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機手、鹽堿地利用研究人員,這些現代農業的建設力量,匯聚在這片鹽堿地上。
■ 提效率
——標準化種植每畝地增效近200元
“趁雨后墑情好,趕緊把合作社的幾千畝地都種上。”7月7日一早,記者見到黃驊市常郭鎮李子札村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志清時,他急切地說,昨天他們就開始了大規模夏播,播種人員早上5點就到地里了。
張志清今年57歲,人長得高高大大,嗓門洪亮,說話沉穩。他告訴記者,剛接到電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一個團隊一會兒也要來這里,商量合作事宜。
汽車駛上田間路,放眼四望,萬里無云的藍天驕陽下,高大的風力發電機、成排的輸電鐵塔與地面黃燦燦的麥茬、排鹽溝渠內深綠色的葦草,交織成一幅鹽堿地農田的特色畫卷。
遠處,兩臺玉米旋耕播種一體機映入眼簾。它們在滿是麥茬的田地里一走一過,旋耕、播種一次完成。
“現在我們都是選用良種,按照雨養旱作技術規范,進行機械化種植,實現了鹽堿地上玉米的穩產、高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張志清說。
農機手劉龍旭今年31歲,來自距李子札村不遠的東畢孟前排村。他家承包了村里200多畝地搞種植,并購置了大型農機具和無人機,除了自用,還提供社會化服務。
“機械化是大勢所趨。”劉龍旭說,現在人力成本比較高,農業生產增效就要減少人力使用,他對農業社會化服務前景信心滿滿。
在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另一地塊,兩臺播種機正在互相配合,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播種。這項農業技術是國家推廣的高效種植技術,合作社積極響應,今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
“標準化、規模化耕種不僅讓小麥、玉米、大豆品質更佳、產量更高,耕作和農資成本也比‘單打獨斗’更低,每畝地效益增加近200元。”張志清說。
■ 增底氣
——科技支撐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水平
穿行在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田間,路邊一塊插著幾排白色標簽牌的地塊,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在這塊地里,一名中年人正和兩名年輕人說著什么。
記者上前了解得知,這是滄州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劉震,在指導河北農業大學的兩名學生,進行鹽堿地大豆品種篩選的研究。插地標簽牌是用來播種時標注株距、行距的。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在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了示范區。項目團隊研發的旱堿麥“六步法”種植技術效果顯著,6月14日對示范區實收測產,畝產411公斤,增產15%以上。
劉震告訴記者,合作社建有一處省級農業創新驛站,兩名研究生正駐站做課題,他受托就近指導一下。
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建的河北省農業創新驛站,在李子札村邊的一座三層樓的頂層,有辦公室、會議室、實驗室、宿舍、自助廚房,甚至還有一間156個座位、名為“田間課堂”的培訓教室。
曹巍是河北農大在讀碩士研究生,與另一位同學正駐站開展課題研究。他說,農業創新驛站設施齊全,在大豆生長周期內,他們都將在這里學習與生活。
在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會議室里,從石家莊趕來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農業資源研究中心主任胡春勝正在與張志清交流。胡春勝說,他們準備就鹽堿地產能提升研究課題,在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雨養旱作示范基地。
張志清介紹,已經有來自國家、省、市的多家科研機構在合作社建設了示范基地,還有民營科技公司在這里開發鹽堿地改良技術。“有這么多科研單位的支持,我們種好鹽堿地的底氣更足了。”張志清高興地說。
■ 拓新路
——特色農業讓鹽堿地創造更大價值
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實現效益提升是核心,是動力。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一直在進行多樣化種植嘗試,探索鹽堿地上的高效農業之路。
大田作物方面除了小麥、玉米、大豆,合作社今年還種植了幾百畝高粱;經濟作物方面,試驗田的油葵已經收獲,還將種植秋葵、蘿卜,果園里果樹套種花生。
在合作社占地300多畝的果園里,綠葉之間,桃、梨、蘋果掛滿枝頭。這里的果樹品種已有30多個,一些已經進入盛果期。
“通過前期對土壤的技術處理,加上全年的降水,可以實現果樹正常生長。”張志清說,他們還在滄州市農林科學院專家指導下,進行林間覆膜套種高油酸花生,在促進作物協調生長的同時,增加了土地收益。
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發展鹽堿地特色農業,一種學名為“日本大根”的蘿卜種植還發展成為訂單農業,并實現部分出口。產品銷售渠道有保障,周邊村的農民參與積極性也很高。今年合作社計劃8月初種植蘿卜100多畝,并帶動周邊村種植2000多畝。豐收后畝產量在萬斤左右,每畝純收入能達千元。
經濟作物種植獲得成功,合作社進而探索開展部分農產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目前開發了醬菜、秋葵粉、秋葵油、秋葵面條等產品。
“我們還打算利用毗鄰黃驊市區和緊鄰高速路口的優勢,規劃建設占地千畝的采摘果園,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張志清說。
在國家和省市惠農政策及科研力量的支持下,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書寫一篇現代鹽堿地農業的“錦繡文章”。(記者 張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