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縣城科技大道與江山路交口西北角,一座座磚紅色的歐式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這里是固安肽谷生物醫藥產業園(以下簡稱肽谷)。
北京研發,廊坊孵化轉化。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固安縣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吸引中小型創業團隊和科研機構落戶,打造以生物醫藥研發為主導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肽谷成立于2013年,是以治療性疫苗、多肽蛋白質藥物、體外診斷試劑等為發展重點的專業科技企業產業園,已建成2.2萬平方米生物醫藥孵化基地,2018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目前入駐企業41家。
“拎包入住”,打造共享服務平臺
7月16日,在德陽生物技術(固安)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德陽生物)的開放實驗室里,工作人員正在對一個個制劑樣本進行電泳實驗,這些制劑即將被罐裝生產,進入臨床II期試驗階段。
“重大突破!這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啟動研發的一種蛋白質新藥,主要治療免疫力缺乏病人慢性諾如病毒感染,目前已在美國完成臨床Ia試驗。”該公司財務總監孫赫彤介紹。
德陽生物的創始人劉宏宇博士,曾在美國和歐洲知名制藥公司擔任研發高管,回國后聯合多位國內外專家在北京組建了生物醫藥研發團隊。
投資大、周期長、高風險——研發生物創新藥的路上,有很多“攔路虎”。而與肽谷的相遇,讓劉宏宇創業的信心足了。
肽谷建設的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擁有生物醫藥研發用的各類科研儀器設備,為企業提供儀器租賃、樣品檢測、技術支持及項目開發服務。
2013年4月,德陽生物固安團隊入駐肽谷,成為第一個入園企業。
“園區的公共實驗設備很多,我們只購買了少量儀器,搬進樓第一天就直接通上電源調試。”許多老員工回憶,公司入駐這個“新家”很從容,是真正的“拎包入住”。
625平方米的辦公空間,上下兩層,入駐前三年租金全免——對于初創階段的德陽生物來說,肽谷的支持無疑是“雪中送炭”。
三年疫情是一道坎。“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園區對房租、物業費給予延期寬限的照顧,與企業共克時艱。”孫赫彤感慨地說。
突破卡點,研發多種免疫治療新藥
轉動移液槍的旋鈕,調至合適的量程,將樣品加入十幾個EP管中……7月7日上午,在固安鼎泰海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泰海規)實驗室里,技術研發部研發工程師劉亞超開始了他的酶切實驗。
“質粒是環狀的,需要找兩個酶切位點,單酶切后成為鏈狀,雙酶切后就變成了兩個片段……”劉亞超在紙上為我們畫出一個圓環,用筆標示出酶切的位置。
劉亞超口中的質粒,是鼎泰海規自主研發的一款DNA分子新藥,也是國內第一個申請臨床批件的腫瘤治療性DNA疫苗。
2014年落戶肽谷的鼎泰海規,是北京震旦鼎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致力于新一代DNA疫苗藥物研發。
在外行人的眼中,實驗室的工作畫面似乎總是重復的——制作標本、試管取液、觀測數據……而事實上,每個環節都是獨一無二的,時間、劑量、反應條件要分毫不差。
“構建原始材料的過程中,需要把提供的DNA片段像縫衣服一樣,剪掉不要的,再把需要的拼接起來,要不斷挑選、重試……”該公司研發部主管宋衛衛說,僅這一個環節起初就要反復摸索一個月才成。
無數次的失敗為成功鋪平了道路,每一步都如此。
治療腫瘤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把DNA疫苗運送到細胞里。“構建好的質粒過大,很難導入到真核細胞里,要用一種進口的化學轉染試劑,我們曾在這個環節卡了半年。”宋衛衛介紹,他們把各種能想到的條件試遍,才找到了問題癥結。
與其他疫苗相比,DNA疫苗制備周期短,無需冷藏,適合大量儲備。“我們從2016年開始研發這款疫苗,主要用于治療黑色素瘤、乳腺癌、淋巴癌等實體瘤,今年初獲得臨床試驗批準,順利的話有望3至5年面市。”宋衛衛說,“公司目前研發管線涵蓋多種抗腫瘤、慢性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免疫治療新藥,希望為國家DNA疫苗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作貢獻!”
“拼團”實驗,推進產業集聚共同成長
創立于2011年的北京博邁德生物基因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邁德),此前已在北京搬過3次家,直到2015年入駐肽谷,才安定下來。
“固安離北京很近,在這里方便整合京津冀的資源和市場。”該公司總經理吳立群初見肽谷,就決定扎下根來。
走進博邁德生物DNA測序室里,上百個樣品依次加入測序儀中,電腦上生成彩色線條的波狀圖。“我們提供專業的DNA測序、DNA合成、分子生物學試劑等技術產品服務。”吳立群介紹。
在肽谷,多數企業都和博邁德打過交道。“我們的產品可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實驗原料,園區里多家企業都從這里拿貨,光物流成本就節省了不少。”吳立群說。
搬來園區后,很多鄰居都是老相識,這也是吳立群更看重園區的地方——軟件環境、配套服務、產業集聚對初創藥企至關重要。
“有需要磷酸氫二鈉的可以來取。”“誰家需要干冰,我這里有剩余的。”……在吳立群的手機微信里,“肽谷園區溝通群”是個長期活躍的群組。“共享資源、互通有無,遠親不如近鄰。”吳立群說。
肽谷內價值不菲的大量公共實驗設備,所有入孵創業企業均能無償使用。在某些小規模的實驗操作中,各企業會“拼團”使用器材設備。“譬如滅菌鍋,一個瓶子滅菌也要啟動一次,所以我就約2至3個企業一起滅菌。”吳立群說。
得益于肽谷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效應,博邁德快速成長,實現了小規模生產到大規模量產的跨越,目前正在申報廊坊市研發平臺。
“從開始十幾人的研發團隊遷入,到所有工作人員、設備儀器的整體搬遷,博邁德在固安的生產規模已是北京初創期的近十倍。”吳立群說,他們將建設新廠房,進一步擴大生產,與園區共同成長。(河北日報記者 解麗達 周禹佳 通訊員 肖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