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個結合",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河北持續擦亮"北方戲窩子"文化品牌。今天(7月24日)起,省文化和旅游廳與我臺聯合推出系列報道【燕趙腔調 "北方戲窩子"】,首期來看《展演持續"圈粉" 名家沉醉"北方戲窩子"》。
鑼鼓聲、叫好聲,聲聲不息。梨園情、家鄉情,情情相融。
正在進行的點亮"北方戲窩子"京津冀戲曲展演季,聯動國家和京津冀名團,與全省36個劇種戲曲團體,連續3個月,為戲迷獻上戲曲盛宴。名劇名戲薈萃、名家名角齊聚,讓河北這個"北方戲窩子"持續靚眼,"圈粉"無數。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戲曲學院實驗團團長 李宏圖:
你非得走到劇場,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這門藝術給你帶來的無窮無盡的這樣的一種享受,北京的院團、天津的院團、上海的院團,拿出我們最優秀的劇目奉獻給河北的父老鄉親。
戲迷:
石家莊大劇院今天演《謝瑤環》,這邊李宏圖老師(我們)也想看,特別是不想錯過這些名家的演出。
戲迷:
我是從保定過來的,我覺得咱們河北的戲迷真的非常幸福,周周看大戲,月月名家來。
戲迷:
喜歡國粹,非常喜歡!
河北演出市場接連"上新",燕趙戲迷十分"念舊"。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第六屆《河北省戲曲中青年演員推廣工程》匯報演出……燕趙腔調持續火熱,是心懷熱愛的戲迷與家鄉戲獨特魅力的"雙向奔赴"。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趙惠芬:
河北省有36個劇種,有在全國影響比較大的河北梆子、評劇、絲弦、老調等本土劇種,還有很多稀有劇種,比如西調秧歌、哈哈腔、四股弦、唐劇等等,奠定了河北戲曲大省的獨特地位。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天津京劇院領銜主演 王艷:
河北真的是出好"角兒"的地方。我的老師楊榮環楊先生,當年也是在河北待了很長的時間,為什么出好"角兒"呢,一定它是這個文化沃土,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盛世梨園,群星閃耀,我省先后有30人34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73人獲得中國戲曲紅梅獎,106人次獲得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我省培養造就了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裴艷玲,曾為全國戲曲院團輸送過李勝素、張建國、王洪玲等一大批優秀戲曲人才。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 邱瑞德:
"說書、唱戲,勸人方",比如取材于"孟母三遷"的《三娘教子》、講述忠孝報國的《岳母刺字》《四郎探母》,歌頌時代楷模的《李保國》等等。學戲先學做人,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戲曲人才。
激活戲曲傳承發展活力,我省不斷完善扶持政策,自2021年以來,中央和省財政平均每年投入4300余萬元,用于支持各類戲曲惠民演出。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李新杰:
充分發揮文藝名家的帶動作用,不斷加大戲曲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對戲曲院團和民間班社的支持力度,帶火戲曲演出市場,為培育和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作出河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