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0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僅過了兩個月,共產黨人就來到京奉鐵路山海關鐵工廠(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的鐵爐旁,把紅色的火種播撒在我國第一代制造鋼橋和道岔工人的心田。
1922年9月,黨的“一大”代表,年僅24歲的王盡美在中鐵山橋建立了秦皇島地區的第一個黨組織,把從嘉興“紅船”上帶來的“紅色基因”注入中鐵山橋,凝聚起“紅橋”精神。
一百年再回首,一代代中鐵山橋人用青春和奮斗,不斷豐富著“紅橋”精神的內涵;
鐫刻在歷史上的每一筆濃墨重彩都凝聚著山橋年輕一代的滿腔熱情和無私奉獻。
田茗豪
田茗豪,23歲,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道岔研究院技術人員。
“我會全心全意努力工作,希望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為祖國的基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為新時代的發展而奮斗。”
柴飛
柴飛,32歲,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橋梁工程師,主要工作是將設計圖紙進行二次轉化,有效指導車間施工生產。
“2012年我參建了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建設),并在這個項目上工作七年。目前我正在參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項目,我為我能參與這兩個項目而驕傲。未來,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有更多更大的項目,我希望自己也能參與其中,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劉洪武
劉洪武,30歲,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鋼結構研究院焊接工程師,主要負責橋梁焊接工藝的制訂。
“目前我正在負責常泰長江大橋的焊接相關工作,非常榮幸能夠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加入黨員的隊伍中。我將以優秀黨員為榜樣,提高工作技能,為祖國的橋梁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王忠喜
王忠喜,26歲,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道岔研究院工程師,曾參與帕德瑪大橋上的道岔設計。
“目前我設計的單開道岔已經試鋪完成,準備發往孟加拉國進行現場鋪設,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未來,希望由我設計的道岔能夠鋪滿全世界,讓世界鋪滿‘中國制造’。”
中國第一座鋼橋——灤河大橋;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自力更生“爭氣橋”——南京長江大橋;
世界首座六線鐵路大橋——大勝關長江大橋;
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
世界最長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大橋;
首次采用國際標準制造鋼箱梁的超千米斜拉橋——香港昂船洲大橋;
首次采用反變形船位機器人自動焊接技術的港珠澳大橋;
以“三項第一”領跑橋梁制造界的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
結束中國“萬國道岔”歷史,統一行業標準,率先研制中國鐵路六次大提速道岔……
如今的中鐵山橋業績驕人、贊譽無數,經過千錘百煉的“紅橋”精神更加熠熠生輝。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百年山橋初心不改。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山橋“后浪”正破浪而來,譜寫著不息奮進的畫卷,書寫出興業報國的滿意答卷。
總策劃:邵荃
制片人:楊利光 王震軍
文案:祖迪
攝像:武佩劍 祖迪
后期:武佩劍
特別鳴謝
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