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由河北日報記者 霍艷恩制作
一邊是規劃100%利用清潔能源、自身卻風光資源有限的未來之城,一邊是迫切渴望新能源大量消納、國務院批復的唯一可再生能源示范區。
如今,一條起于張北草原,南下太行,東進平原,貫穿河北南北網的銀線,把兩地緊緊相連。
每年為雄安新區輸送70億千瓦時的電能,為其實現100%清潔供電創造條件;遠期每年可將360億千瓦時清潔能源輸送到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京津冀和華中負荷中心……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今年8月29日,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改變了多地清潔能源的生產、使用布局。
每年超7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從張家口送到雄安新區
圖為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資料圖) 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攝
“順著這條線,張北的清潔能源正在以200萬千瓦的功率送到雄安新區,將擔負起為新區提供主要清潔電能的使命。”10月26日,在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河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該中心系統運行處處長高澤明指著一條從張家口延伸到雄安新區的閃光傳輸線,向記者介紹。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雄安新區“終端能源消費全部為清潔能源”。
260公里之外,張北新能源基地曾為清潔能源的消納問題發愁。
數據顯示,分布在張家口壩上地區的風電資源技術可開發量超過7000萬千瓦。根據《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到2020年、2030年,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2000萬千瓦、5000萬千瓦,富余的清潔能源急需新增電力外送通道。
一端規劃著100%清潔能源消費的藍圖,一端迫切渴望著風光能源大量消納的美好前景,國家規劃讓兩者對接起來。
2018年9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中,作為國家特高壓骨干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跨越河北南北網的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2018年11月29日,該工程得到省發改委核準批復。該工程由國網冀北電力和國網河北電力共同建設。2019年3月15日,首個試點開建。2019年4月,工程正式開工。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今年8月29日,通過72小時試運行,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成為連接張北新能源基地和雄安新區,保證雄安新區清潔用電的主要供電通道。
該工程起自張北特高壓變電站,止于雄安特高壓變電站,全線采用雙回路架設,長度315公里。工程將張北500千伏開關站升壓擴建為1000千伏變電站,擴建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新建鐵塔792座,總投資約59.82億元。
通過這條貫穿燕趙南北的輸電線路,每年70億千瓦時以上的清潔能源從張家口直送雄安,為這座綠色智慧新城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不斷創新施工舉措,讓難題一一化解
圖為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資料圖) 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攝
在淶源縣烏龍溝里向兩側仰望,只見修建于明代的長城似巨龍蜿蜒于群山之上,雄偉壯觀。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的兩座鐵塔坐落于距離長城稍遠的兩側,幾乎屹立于懸崖之上。
為完好保存長城原貌,在設計之初,鐵塔選址就進行了最大限度后退并主動提升了高度。提升后的鐵塔,一座總重740噸,成為全國山區特高壓工程最重鐵塔,另一座全高211.61米,成為全國山區特高壓工程最高鐵塔。
長城地勢險,萬里與云平。避開長城的兩座鐵塔陡然立于峭壁之上,如何施工成為最大難題。
沒有作業面,工人們就在坡度為60度,人都沒法站立的陡坡上,用4000根9米長的鋼管搭設出300平方米的作業平臺;沒有合適的抱桿,施工單位就定做了國內首創的單動臂抱桿。
經過100天的連續奮戰,今年6月中旬,兩座鐵塔順利完工。
該工程橫跨燕山、太行山脈,全線山區、丘陵地形占比近70%,沿線地形復雜,交通運輸和施工作業困難,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這些因素都給施工帶來了困難和挑戰。
圖為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資料圖) 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攝
同時,張家口地區冬長夏短,部分區域有效工期不足6個月。張家口、雄安兩地的變電站都是在已建變電站內擴建施工,臨電、近電施工多,安全風險高。工程還多次跨越超高壓輸電線路、鐵路、高速公路、長城遺址等。
面對困難,施工單位不斷創新方法、舉措,把難題一一化解。
保定市施工區域所涉及的山區遍布片麻巖、花崗巖等堅硬山石,95%以上的基礎需進行爆破施工。澆筑階段正好又趕上混凝土凝固最困難的冬季。國網河北電力張雄工程項目部經理王敬德介紹,面對挑戰,在基礎爆破中,他們預埋聲測管,按照全部每基基礎不少于1根樁的原則,進行了聲波透射法檢測。到了澆筑階段,組織實驗室重新制定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現場混凝土標號從C25提升至C30,再利用發電機帶動加熱棒、加熱帶,嚴格控制入模溫度,基礎澆筑始終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最終,工程順利完成。
安全方面,工程施工創新應用了抱桿組塔智能云控系統,實時監測抱桿傾斜度、風速等因素變化,有效去除塔吊操作人員視野盲區帶來的隱患,對危險因素主動預警,成為確保組塔安全的一把“利器”。
守住綠水青山,也是施工者始終牢記的原則。
該工程穿越眾多景區礦區,地形復雜,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僅千年古縣易縣就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國網冀北電力與國網河北電力超前開展“一塔一圖”專項設計,做到“一基一案”,最大限度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為北京冬奧會100%使用清潔能源提供特高壓網架支撐
圖為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資料圖) 河北日報記者 趙杰攝
午夜時分,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施工現場仍是一派火熱,塔吊叢林頂端的燈火徹夜不滅。
“來自張北的新能源,通過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傳輸過來,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清潔能源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功率波動劇烈,為應對清潔能源電力送出的技術挑戰,該工程首次研發應用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可控并聯電抗器。其電抗值可根據無功電壓水平自動分級調節,對提高特高壓交流系統的電壓控制能力、運行靈活性和經濟性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了國際空白。
隨著雄安新區建設的深入推進,用電量節節攀升,電網建設也將不斷增強。未來,雄安新區將建成“北交南直”特高壓、泛雄安新區500千伏雙環網、220千伏分區供電的堅強智能電網骨干網架。
在這個強大的電力網絡中,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將成為雄安新區“北交南直”特高壓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國家特高壓骨干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工程服務的不只是雄安新區。
國網冀北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是張家口市建立可再生能源智能化輸電通道領域的重大突破,徹底打破了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輸出瓶頸。利用特高壓電網,張家口市將把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京津冀和華中負荷中心。遠期,該線路的年最大送電能力可達360億千瓦時。
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成了張北1000千伏特高壓站,并安裝了2臺300萬千伏安主變壓器。這在保證新能源安全可靠接入、送出的同時,也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100%使用清潔能源提供了堅強的特高壓網架支撐。
“通過增強電網接納和配置多種能源的能力,張家口市將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社會用能需求,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國網冀北電力有關專家表示。 (河北日報記者 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