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治(左二)正在和村民商議玫瓏瓜銷售事宜。王建軍 攝
“老郭賣瓜,絕不自夸。”9月5日,在北京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一位高個子、黑臉龐男子的聲音引來不少市民駐足。
這位男子就是河北省廣電局駐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八頃村第一書記郭安治。當天,“承德山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旗下7大類700多種農特產品集體進京開售,郭安治當起了八頃村種植的玫瓏瓜推銷員。
“玫瓏可口蜜,吃了準如意。”郭安治捧著一個玫瓏瓜,聲情并茂地講著玫瓏瓜的扶貧故事。
“玫瓏瓜細密甘甜,多種維生素含量比西瓜高4倍、比蘋果高6倍。”展位前,一男一女兩位年輕人也端著果盤請參觀者品嘗。
“他們是在北京工作的我的朋友的孩子。村里農活忙抽不出人來,就讓他倆來幫忙,為扶貧事業出份力。”郭安治說。
父母妻子、親戚朋友,駐村兩年多來,郭安治全家總動員,用真心真扶貧。作為全省20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的八頃村,順利實現全村脫貧出列,不落一人。
全家動員,郭書記成了八頃村百姓的“自家人”
“這幾天跑了好幾個城市,訂單不斷。”見北京市民直夸“瓜好甜”,略顯疲憊的郭安治難掩喜悅。
“將玫瓏瓜放冰箱冷藏2個小時,口感更佳。”展位前,前來幫忙的小伙子馮漢中介紹起玫瓏瓜,倍兒專業。
“這兩年,郭叔的親朋好友都成了八頃村的義務宣傳員,村里的事門兒清。”馮漢中說,得知郭叔要進京推介八頃農產品,他就過來幫忙。
郭安治的家人都在衡水。2018年初,從衡水到石家莊工作近10年的郭安治買了房子,妻子的工作調動也有了眉目,一家人就要團聚。
此時,單位正在選派駐村干部。聽到消息后,郭安治第一個報了名。“都熬過10年了,也不在乎這一時。扶貧是大事,等鄉親們脫貧了,我在家給你備好‘慶功’酒!”妻子楊娜的支持,讓郭安治吃下“定心丸”。
2018年3月,郭安治等工作隊隊員一到村,老百姓就敲鑼打鼓迎接他們。“其實,我們是怕工作隊走形式,不給百姓辦實事,就用這種方式先把他們‘架起來’。”村民高中良說。
村民的小心思,郭安治心知肚明。入戶走訪時,有的百姓態度不冷不熱。“不信任難交心,當時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細想想,這不說明村民太需要有人真正帶領他們脫貧致富嗎?”郭安治說。
為支持兒子的扶貧工作,郭安治年邁的父母也來加盟,成了村里常客。身為醫學專家的母親免費為村民義診,從教40多年的老父親則開設講堂,為孩子們講授讀書成才的道理。
“連七十來歲的老人都不遠千里來幫咱們,郭書記是真心為咱干事的人。”高中良說。
看著窗明幾凈的四間大瓦房,村民李福覺得像一場夢。幾年前,因為窮,李福兩個兒子先后離婚。“家里養了些柴雞,但規模小,掙不了幾個錢。2018年,我想擴大養殖規模,但沒錢,愁得直揪頭發。”一天深夜,老李鼓起勇氣找到郭安治,說了自己的想法。
“房子先別裝修了,咱把5萬元裝修款借給老李吧!”當晚,郭安治把李福的事告訴了妻子。得到妻子支持后,他第二天就把錢送到了李福家。
很快,李福的雞場擴建了,養殖規模增加到1500多只。如今,李福不僅還清了郭安治的5萬元,還脫了貧蓋了新房,并帶動6位貧困戶搞起柴雞養殖。
用真情換真心,郭安治漸漸成了八頃村百姓的“自家人”。
人格擔保,賒欠百余萬元發展“富民瓜”
郭安治意識到,一家一戶地幫,治標不治本,唯有謀劃產業,才能拔窮根。
金秋時節,八頃玫瓏瓜迎來豐收。“一個玫瓏瓜能賣十幾元,是名副其實的‘富民瓜’。”村黨支部書記唐鳳岐說,當初這“富民瓜”差點夭折。
2018年,因缺資金、缺建材,完成土地流轉的玫瓏瓜種植項目停滯不前。“計劃帶動105戶貧困戶增收,大家都眼巴巴盼著呢。”郭安治說,如半途而廢,會對百姓剛建立起的脫貧信心造成極大打擊。
于是,用了近一個月時間,郭安治多次往返石家莊、衡水、廊坊等地求援。聽說要賒欠124萬元材料款,許多企業果斷拒絕。“無論如何也要把項目搞起來。”郭安治愈挫愈勇。
“這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事。我以人格擔保,如果還不上欠款,我個人承擔。”憑著對扶貧事業和對全村百姓負責的誠心,郭安治終于打動了霸州一家金屬制品企業。
很快,用于搭建大棚的鋼材運至地頭。僅20天時間,152個冷棚全部建成。為了降低風險,八頃村與海南一家農業公司簽訂了大棚租賃、種植、銷售合同。當年,村集體收入增加13萬元,村民通過務工實現收入70多萬元。
趁熱打鐵,2019年,郭安治又積極爭取100萬元資金,將玫瓏瓜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新增玫瓏瓜種植大棚46個。
為使產業多點開花,有效提升帶貧能力,郭安治帶領村“兩委”干部,積極推動富硒馬鈴薯、菊芋、菊苣等特色農產品種植,使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產業全覆蓋,貧困群眾實現了土地流轉、就地務工、入股分紅等多元化增收。
“郭書記是八頃村農特產品的第一推銷員。”唐鳳岐說,農民只會種地,缺乏市場意識,農產品銷售重擔全壓在工作隊隊員肩上。兩年多來,郭安治帶領隊員跑遍了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累計行程6萬多公里,推銷綠色農產品3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200多萬元,集體增收30萬元,先后與河北省內外20多家單位建立長期供銷關系。
謀劃長遠,留下不走的“工作隊”
“瓜要碼齊、箱要封嚴,咱要把型好味美的玫瓏瓜送到顧客手里。”現場接到訂單,郭安治打電話叮囑村民郭欣。
2019年底,八頃村實現高質量脫貧出列。面對成績,郭安治卻有著強烈的危機感,“如果工作隊走了,八頃農產品還能不能有穩定的銷售渠道?”
長期從事土豆、煤炭銷售的郭欣,是村里為數不多懂得市場營銷的能人。郭安治看上了他。
“幫村里賣東西,太操心!自己干,每年輕松賺八九萬元,多自在!”郭欣拒絕了。
郭安治沒放棄,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郭欣正在為孩子上學的事情發愁,便主動了解情況。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郭安治積極幫助,讓孩子上了學。郭欣非常感動,加入了八頃村的專業營銷隊伍。
擰成一股繩,攜手奮力干。2019年10月,八頃村成功取得馬鈴薯有機轉換認證,優質馬鈴薯產品成功打入各大超市,產值增加5倍多。今年,玫瓏瓜豐產又豐收,預計可增加村集體收入30余萬元。
去年,八頃村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生態環保扶貧示范村”,其脫貧攻堅工作被國務院扶貧辦優選為全國脫貧攻堅典型案例。郭安治先后榮獲河北省脫貧攻堅貢獻獎、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等榮譽稱號。
“脫貧不易,實現鄉村振興仍任重道遠。”郭安治說,“無論何時,我永遠是咱村里的人。只要有需要,我會為八頃村繼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