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精品综合国产亚洲欧美久久,欧美爆操,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河北頻道 > 視頻河北

【大好河山 血肉長城︱平北熱土⑥】赤城大海陀:紅色沃土變身旅游度假勝地

來源: 長城網  蔡洪坡 李相伯
2020-08-19 12:01:39
分享:

  長城網記者 蔡洪坡 李相伯

  張家口赤城縣大海陀鄉海陀山巍峨矗立,林木蒼翠。在海陀山腳下,姜莊子村北的一處空曠處坐落著一處紀念館——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70多年前,在烽煙滾滾的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共平北地委、平北軍分區、平北行署常駐海陀山,這里成為平北抗日的指揮中心。

  70多年過去了,海陀兒女在海陀精神的激勵下,讓海陀地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再次踏上這片熱土,昔日的硝煙戰場正借助毗鄰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優勢,走“紅色旅游”“生態旅游”之路,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驚艷亮相。

   開辟平北,在海陀站穩腳

  “我們所說的平北地區,也就是北平(北京舊稱)以北,以海陀山為中心,京承鐵路以西,京張鐵路以北,長城內外15個縣的廣袤區域,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8月6日,在赤城縣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紀念館負責人于曉洋向記者介紹。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于2012年9月落成并對外開放,通過史料、實物陳列介紹平北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和發展。

坐落在海陀山腳下的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長城網記者 李相伯 攝

  平北地區地形復雜,要塞遍地,為北京門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時期這里又處在“華北”“蒙疆”和“滿洲國”三個偽政權的接合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這里山高林密,溝壑縱橫,交通不暢,是開展游擊戰的理想之地。只有建成平北抗日根據地才能使平西、冀東兩塊根據地連為一體,才能真正把尖刀插在敵人的心臟上。

  1939年11月,根據上級指示,中共冀熱察區委和挺進軍軍政委員會,提出“鞏固地向前發展”的方針和“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辟平北”三位一體的戰略部署。采取以小部隊梯次進入的戰略戰術,逐漸增兵,在敵人中線之間進行小規模游擊活動,在獲得陣地的基礎上,站穩一步,前進一步。

坐落在海陀山腳下的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長城網記者 李相伯 攝

  按照這一工作思路,1940年1月3日,由挺進軍第九團八連和地方縣區干部以及原沙塘溝發展的游擊隊員共100多人,組成平北游擊大隊,進入昌平后七村,創建抗日根據地,并成立昌延聯合縣政府,1940年1月底,游擊大隊派王子華,周之均到海陀山區偵察情況,宣傳抗日救國,建立人民武裝,王、周二人化裝成買賣人,以收購羊皮為名 ,活動在紀寧堡一代,結交進步人士,并拔除據點,消滅土匪、日偽軍,抗日游擊隊在海陀山區站穩了腳。

  1940年4月,中共平北工委移駐海陀山東麓,隨之,平北軍分區、中共平北地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相繼成立,赤城縣成為平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

  “平北抗日根據地開辟于1940年,正是全國抗日戰爭處于相持階段,日軍集結很大一部分兵力集中對付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正是在這樣艱難的時期,我們如虎口拔牙一樣,摳出了這樣一塊根據地。”原平北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陸平后來回憶寫到。

  赤城縣平均每六人中就有一人參軍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聶榮臻領導創建的中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被毛主席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

  赤城縣“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瘠民貧,環境惡劣,這里的百姓生活原本就很貧苦。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赤城百姓節衣縮食支援部隊和抗日政府。

  紀念館墻壁上一首《做軍鞋》歌謠形象地描繪出了當時赤城百姓擁軍、支軍的情形,“王大娘,汗直淌,油燈下面做鞋忙。飛針走線情誼深,做出軍鞋一雙雙。送給山里八路軍,穿在腳上打豺狼。”

  曾編纂《赤城英烈》一書的作者張進中在書中寫到,“龍赤聯合縣一區僅轄白塔等18村,從1941年3月到1945年9月的5年半時間里,交公糧88萬斤,每個小山村年均供糧8000多斤。做軍鞋4050雙,平均每個青壯年婦女1年做鞋5雙。”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在海陀山區設置據點158個,駐軍一萬多。在赤城這片熱土上,幾乎天天有戰事、夜夜有槍聲。而自八路軍來到海陀山起,赤城人民就踴躍參軍參戰。據《赤城英烈》一書編纂人員考證,戰爭時期的赤城縣的龍、赤地區(1958年,龍關縣、赤城縣合并,后定名赤城縣)只有六七萬人口,參軍的就達到11700余人,平均每六個人就有一人報名參軍。龍、赤地區犧牲的干部、戰士、群眾11000多人,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為國捐軀。

  “平北抗戰感人的故事和無數英雄人物早已凝聚成一種偉大精神,即海陀山精神,也即不怕犧牲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不畏強暴百折不撓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進取精神和萬眾一心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于曉洋總結說。

  追憶大海陀村“地雷大王”

  在海陀山腳下的大海陀村東,有一塊橫臥的巨石,上方鐫刻著原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題寫的“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下方刻著原平北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段蘇權將軍題寫的“大海陀”。1940年,龍延懷抗日聯合縣成立后,縣政府就駐扎在大海陀村。這塊巨石見證了平北地委、軍分區領導平北軍民與敵人展開艱苦卓絕斗爭的烽火歷史。

大海陀村東的巨石見證了海陀兒女開展的艱苦卓絕的斗爭。 長城網記者 李相伯 攝

  大海陀村74歲的老人王全海家里,懸掛著一副相框,相框里是一張碩大醒目的烈士證明書。烈士證明書上的主人公是王全海的父親王文奎。抗日戰爭期間,王文奎曾是村里的游擊隊長,因善于埋設地雷打擊敵人,被稱為“地雷大王”。

  1940年,平北抗日根據地開辟初期,27歲的王文奎就投身革命活動,曾擔任村里的游擊隊長。龍延懷聯合縣成立就駐扎在大海陀村,王文奎負責為抗日政府機關送信和站崗放哨。在敵人“掃蕩”時,王文奎掩護群眾轉移,埋設地雷打擊敵人。

  “父親是游擊隊長,白天埋地雷,在山上放哨,晚上割(敵人)電話線,家里的事他都顧不上。”“上級獎勵了他一匹馬,”“敵人抓住他后,用鐵絲穿著他的肩膀,帶到了姜莊子村”王文奎犧牲時,王全海才兩個多月,關于父親的印象和事跡,都是他后來別人口中得知,隨著時間的流逝推移,關于父親的零零散散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

  于曉洋介紹,抗日根據地建立后,我軍在黑龍潭設置了療養所、修械所,用以安置傷病員,修理槍支,造地雷、手榴彈等。抗日戰爭期間,王文奎作為村游擊隊長,常常從黑龍潭修械所運回地雷,在敵人“掃蕩”過往的主要道路上埋設地雷。

  據考證,1943年7月,敵人進行夏季“大掃蕩”,王文奎率領9名村游擊隊員,在敵人通過的路上,埋設了18顆地雷,一次炸死日軍13人,偽軍4人,炸傷15名。

  1947年,王文奎遭出賣而被敵人抓捕殺害。

   紅色沃土變身旅游度假勝地

  70多年前,在距離大海陀村不足10公里的閆家坪村,發生過一起戰斗——閆家坪西伏擊戰。日偽軍向海陀山根據地進軍,企圖摧毀在海陀山建立起來的抗日根據地,我軍在閆家坪對敵軍進行了伏擊,激戰20分鐘后,我軍出奇制勝,干凈利落地結束了戰斗。這一戰獲得了晉察冀軍區的通令嘉獎。

  如今,再踏進閆家坪村,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個國際旅游度假區——海陀小鎮。這里處在延慶和張家口的交界處,是京郊高端度假勝地。同時,因毗鄰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雪車、雪橇及高山滑雪等一些比賽項目,再加之,這里的生態環境良好,被人們稱為“京郊瑞士小鎮”“中國阿爾卑斯度假勝地”。

位于閆家坪村的海陀小鎮成為旅游度假勝地。 長城網記者 李相伯 攝

  盛夏時節,走進海陀小鎮,房車營地、帳篷酒店倍顯高端國際范兒,來自北京等地的游客徜徉其中,享受夏日清涼。閆家坪一帶的不少村民變身上班族,在海陀小鎮有了一份收入。

  按照上級指示,海陀小鎮堅持特色小鎮建設與保護生態環境、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積極吸納貧困群眾就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近年來,赤城縣緊緊圍繞2022年冬奧會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文化產業,以建設京畿休閑度假健身康養首選地為目標,壯大生態旅游業。海陀小鎮、赤城溫泉、黑龍山森林度假區等重點景區已相對成熟,惠及貧困村10余個、貧困戶2000余人。今年2月29日,經河北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同意,批準赤城縣退出貧困縣。這標志著赤城縣脫貧“摘帽”,赤城縣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關鍵詞:赤城,平北抗日根據地,海陀小鎮責任編輯:李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