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又已臨近。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對讀書學習有過精彩深刻的闡述。他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
讀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不僅是一種健康的、有益的、優雅的生活方式,還是個人修身立德、增長知識和才能的有效途徑,更是激發建設文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讀者走進書店,選購圖書,感受閱讀的魅力。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近些年來,圖書館、各類書店、閱讀APP讓書本離我們越來越近,“靜心讀本書”成了很多人閑暇時的第一選擇。在這段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選擇“云生活”的日子里,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重拾書本,汲取知識的力量。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1.1%,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個百分點。
閱讀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一定意義上講,參與閱讀人數逐步增加,對知識的渴求更加強烈,就有利于讓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不可否認,閱讀是一種沒有固定范圍的行為習慣,每個人所關注的領域不同,所感興趣的書籍類型也存在較大差別,特別是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閱讀的方式、內容,閱讀的媒介、技術,閱讀的模式、渠道……與閱讀有關的一切都正在悄聲無息地發生著改變。
工作人員在書店忙碌。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調查發現,2019年,各類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均有所增長,為79.3%,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傾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讀者超過半數,傾向紙質閱讀的讀者比例下降,而傾向手機閱讀的讀者比例上升明顯。
以方便快捷、選擇多元為特點的數字化閱讀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體現了新技術和新載體對國民的影響日漸深厚,為我們增添了無限的樂趣和智能,但也要看到,我國成年國民網上活動行為中,以閱讀新聞、社交和觀看視頻為主,娛樂化和碎片化特征明顯,深度圖書閱讀行為的占比偏低。
當前,從書報刊到數字出版物,再到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都為覆蓋最大化的閱讀者提供了可能性。而“淺讀”和“缺讀”現象的客觀存在,也在提醒著我們:在新時代高質量推進全民閱讀工作,只能加強,不能松懈。
全民閱讀,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電子閱讀,無論是碎片化閱讀還是系統閱讀,都是我們與這個世界交談的方式。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閱讀的期待,讓“多讀書、讀好書”的氛圍更加濃厚,還期待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個人等多個主體共同發力、良性互動,用實際行動點亮新時代的“精神燈塔”。(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