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舉全國之力,迅速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多地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截至3月4日,全國已有21個省份下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截至目前,各省份重點項目復工率達到79%。
梳理發現,下調應急響應級別的省份,疫情走勢均漸趨平穩,多省連續多日無新增確診病例。這一“啟動”一“調整”的背后,是各地從前一階段以疫情防控為主,到當前需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轉變,而適時下調應急響應級別也不難看出各地科學防治和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的決心。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提出了一個當前階段非常重要的努力目標——“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這是14億人的共同期盼,也需要14億人毫不懈怠地繼續共同奮戰。
總體看,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治愈人數增加,新增病例減少,但這場“考試”還在繼續,如何鞏固和拓展這一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仍然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消毒作業。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對形勢作出科學、精準的判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盡管多地根據形勢變化下調疫情應急響應等級,但并不意味著“戰斗警報”完全解除。要看到,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其他地區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在加大,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前功盡棄。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戰”,而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也是一場“大戰”。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不少地方在保證經濟社會正常運行時遇到一些共性問題:工人返城難、資金流吃緊、原材料匱乏、物流運輸不暢……
民生工程復工忙。新華社記者 曹力 攝
在3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兩個“不能降低”——對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圍繞精準有序扎實推動復工復產,強調了三個“有”——實現人財物有序流動、產供銷有機銜接、內外貿有效貫通。
非常之時呼喚非常之力、非常之功、非常之效,要打贏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兩場“大戰”,就必須化危為機,變壓力為動力。
一方面,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另一方面,要根據疫情分區分級精準有序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以“繡花功夫”把支持復工復產、恢復和穩定就業、暢通交通運輸、保障市場供給等各項舉措落實到位,想方設法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疫情防控,絲毫不能松勁;經濟社會發展,亦需統籌推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仍需咬緊牙關、迎難而上,以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擔當作為。(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