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以規模化種植突出馬鈴薯的產業效益。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攝
承德市興隆縣農民在采收山楂。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攝
近年來,河北省承德市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便利的區位優勢,大力培育京津水源地、生態農產品“承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發展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優質農產品品牌,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現代農業發展,推動了域內農產品“走出去”。
鮮嫩甜脆的圍場胡蘿卜、圓潤飽滿的雙灤葡萄、圓鼓鼓的平泉香菇、紅潤美味的隆化草莓……近日,在河北廊坊國際會展中心的交易會上,來自河北省承德市的綠色農產品成了與會人員關注的焦點。在場眾人贊不絕口,很多與會者拿出手機直接掃碼付款購買。
“口感好,營養足,綠色純天然,價錢貴些也值。”在京承農業扶貧戰略合作暨“承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動中,正在購買承德綠色農產品的北京市民李云波告訴記者。
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便利的區位優勢,堅持以品牌為引領,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大力培育京津水源地、生態農產品“承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發展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優質農產品品牌,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現代農業發展,這是承德推動域內農產品“走出去”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
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說,用“承德山水”品牌推介域內農產品,是因為經過多年生態治理,承德的植被豐富,目前有34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8.1%,草地1199.63萬畝,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0.2%。承德的水甘醇潔凈,年均自產水量達37.6億立方米,每年向京津等下游地區供水25.2億立方米,占密云水庫來水量的56.7%、潘家口水庫來水量的93.4%,出境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在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中生產的農產品品質更有保證,所以我們就用‘承德山水’來作為農產品的公用品牌,以合力鑄就的品牌來帶動全市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思路創新,規劃先行
在當地林業部門的支持下,興隆縣南天門滿族鄉石廟子村的于長國和一些農戶開始在山楂老樹上嫁接新品種,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現在,我們的有機山楂每斤能賣到5元,還與果品加工企業、農民合作社簽訂了農副產品購銷合同,一年純收入就有10萬多元。”于長國說,興隆縣發展山楂種植面積達22萬畝,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山楂種植基地,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稱號。
興隆縣的山楂產業發展生動詮釋了承德綠色農產品的獨特魅力。近年來,承德圍繞打造京津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堅持壯龍頭、興產業、塑品牌、增效益、富百姓。出臺了百萬畝經濟林、百萬噸食用菌、百萬畝中藥花海、百萬頭優質肉牛、百萬只優質肉羊“五個百萬基地”發展規劃,通過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轉型增收。正是有了這種有意識、有目標的引領,全市特色產業形成了規模效益。截至目前,初步形成了“一環六帶”產業集群,形成了規模發展的良好局面。
其中,食用菌產業環生產規模達到15.6億袋,綜合生產能力位居我國北方第一位;果品產業帶建成山楂、山杏、板栗等經濟林基地1018萬畝,居河北省首位;中藥材產業帶黃芩、黃芪、柴胡等種植面積達32.2萬畝;蔬菜產業帶種植面積達87.15萬畝,年供應京津蔬菜穩定在300萬噸以上;馬鈴薯產業帶種植面積達74.6萬畝、產量達到198萬噸;肉類產業帶肉牛、肉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56萬頭、338萬只;奶牛產業帶奶牛存欄長期穩定在4萬頭以上,是蒙牛、伊利優質奶源供應基地。
科技創新,質量提升
“要是沒有王教授的幫助,我家到現在也脫不了貧。”寬城滿族自治縣碾子峪鎮艾峪口村村民劉敬原說。
劉敬原口中的“王教授”,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廣鵬。在運用王廣鵬研發的品種和技術之前,劉敬原家的板栗畝產量只有50公斤。2013年,王廣鵬幫助他淘汰了落后品種,推廣使用燕山早豐、燕山碩豐良種,之后年年增產,去年畝產達到75公斤。目前,艾峪口村的板栗種植面積已達7500畝,年產量1200噸,一舉成為“關內板栗第一村”。
科技的引領帶動,讓承德農產品質量更優良。近年來,承德扎實推進科技農業的組織化、制度化、長效化,以技術需求為導向幫助農業企業與相關領域的院士團隊對接,引進國內外院士來承德參與研發、建設,服務農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承德還依托京承、津承農業協同創新聯合體,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已與京津68家高校院所建立協作關系,先后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涉農院士工作站11家,與1位國務院資深參事、16位中外籍院士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承德市農林科學院已成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農科院分院,實現了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發展,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
對于平泉市楊樹嶺鎮水泉溝村村民張勤而言,來自北京的幫扶援助讓他徹底摘掉了窮帽子。平泉天氣冷涼,土地貧瘠,一般樹種極難成活。研究山杏多年的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王建中給出了好建議——種山杏:“山杏投資少、好栽培、易管理,2年至3年就結果,4年至5年即豐產。種山杏不失為我國北方高寒地區改善生態環境、致富百姓的一條好路子。”“現在,大扁杏核每斤能賣6元,普通杏核每斤才賣3元,每年收入能增加1萬多元。”祖祖輩輩靠山吃飯的張勤說。
張勤的收獲只是北京林業大學在平泉幫扶結出的碩果之一。2009年5月份,河北省平泉市北京林業大學北方實驗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相繼開展了引種、選優、栽培試驗等工作,現存樹木10科、12屬、23個品種。截至目前,平泉山杏種植面積已超過70萬畝,不僅讓京北地區多出70萬畝生態屏障,而且每年為平泉帶來9.5億元的直接收益。
營銷創新,品牌鑄金
在連片的食用菌大棚中,記者見到了平泉市臥龍鎮碾子溝村食用菌種植戶金顯龍。
“這才摘了不到一半的菇,收入就有1萬多元了。”金顯龍告訴記者,他曾經因為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負債累累。就在最困難的時候,村里的黨員干部找到了他,讓他參與由平泉中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吸納貧困農民入駐園區發展產業的扶貧項目,運用中潤農業這個品牌提升農產品種植效益。這對金顯龍來說無疑是一劑脫貧致富的良方。
金顯龍只是承德“龍頭企業+基地+園區+合作社+農戶”模式的眾多受益者之一。“只有充分發揮品牌優勢,提高其含金量,農民靠農副產品增產增收的愿望才能實現。”近年來,承德把品牌經營作為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頭戲。通過大力扶持一批龍頭企業,重點打造了寬城板栗、平泉瀑河園食用菌等省級產業化聯合體14家,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58家;大力做強一批園區,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省級園區17個,入園企業達到860家。同時,大力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力抓好現有1.2萬家合作社和1000個家庭農場的規范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0.2%,初步形成了以有機生態綠色為主導,區域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天下山楂在承德,承德山楂在怡達”。在燕山腳下的“山楂之鄉”,有一家食品企業,把小小的山楂果做成了綠色產業,這就是河北怡達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從一家3500元起步的小型果脯廠,發展為擁有8家子公司、14家分廠的大型企業,怡達每年推出數十種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截至目前,河北怡達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已擁有2000余家經銷商,山楂種植面積3萬余畝,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主要經營山楂休閑食品、罐頭食品、健康飲品等10余個系列400余種產品,產品出口18個國家和地區。
怡達的發展,是承德大力實施品牌培育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承德大力實施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戰略,平泉香菇、圍場馬鈴薯、隆化肉牛、寬城板栗、興隆山楂、承德縣國光蘋果、豐寧有機奶、灤平中藥材等15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方興未艾,7069件涉農商標聲名鵲起;20種產品被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綠色、有機、無公害認證產品364個。
承德市市長常麗虹說,一枝竹篙難渡海,齊心合力開大船。目前,打造“承德山水”公用品牌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相信“承德山水”的品牌效應會越來越大,對區域農業經濟和農民增產增收的作用也會越來越顯著。(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賈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