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 常素莉 曹巍 通訊員 安獻鋒 張偉)天藍地綠,山光云影。
9月6日,記者穿行在贊皇縣陽澤鄉的鄉村小路上,一片片棗林望不到邊,有的樹上空空如也,有的樹上半紅半青的棗子掛滿枝頭。“一樣的棗樹,怎么會有兩種景象?”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贊皇縣種植棗樹最早的村子——大河道村。贊皇是中國大棗之鄉,大河道村是有名的大棗專業村,家家戶戶有棗樹,全村棗樹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并且帶動周邊鄉村也開始種植棗樹。
山里人的“市場觀”
林果種植是山區的優勢,贊皇也不例外。站在大棗種植園區的高嶺上,目之所及,除了棗樹,還是棗樹。“以前果脯蜜餞產業興盛時,贊皇青棗收購價格高,每斤能賣到兩塊四。后來,蜜餞消費市場開始萎縮,價格不斷降低,今年的青棗每斤才6、7毛錢,甚至出現了棗樹棄管的現象。”大河道村黨支部書記栗彥良開門見山。
棗樹枝頭掛滿泛紅的大棗。記者 任飛宇 攝
栗彥良是“鼓搗”棗的“資深棗農”。大棗價格的走低和棄管現象的出現,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向來憑“營養豐富、個大、含糖量高達62%”的特色而聞名的贊皇大棗如何才能擺脫困境?
大河道村村邊,村民連秀月正在撿拾掉落的青棗,她家一畝多地的棗樹剛剛敲完。“青棗今年6、7毛錢一斤,這一畝多地也就能賣兩千多塊。”和連秀月家的地挨著的,是村民栗樹崗家的棗園。他家的棗園安裝了避雨棚,計劃留脆棗做采摘。同樣的一畝多地,晚收一個月,能賣到1萬元左右。
而這樣的不同正是大河道村探索豐富棗產品路徑過程中的一個新變化。“青棗價格低主要原因是青棗供過于求了。贊皇大棗全國有名,我們應該在細分市場上做文章。市場分得精準,效益提高得就快。”栗彥良告訴記者。
本著細分市場的原則,一個產品結構調整計劃已經成形。“山上氣候干燥,那邊的棗樹適合留紅棗;溝道地距離村子近,適合留脆棗搞采摘,棗樹園區面積大利于統一管理收獲,適合留青棗。”栗彥良說,未來,全村棗樹20%留紅棗,20%搞采摘,60%賣青棗。“青棗供應量少了,價格也就上去了。要做新型農民,咱就要先樹立起‘市場觀’。你在村外見的有的樹有棗,有的樹沒棗,那是我們為對接市場做的嘗試。”
一方面,細分市場實現產品精準對接;另一方面,栗彥良又謀劃著延長棗產品供應鏈,增加果品的多樣化。目前,大河道村已經生產出棗醋、棗酒、棗茶等產品,通過發展大棗加工業獲得更多的回報。同時,借助全域旅游業的發展,大河道村利用大棗園區的優勢,正在謀劃推進采摘、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大棗產業模式,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賣葡萄成了“技術活兒”
山的那邊,還是山。贊皇位于太行山東麓,翻過太行山的一條條余脈,是距離大河道村25公里的黃北坪鄉松會村。這里東臨白草坪水庫,三面環山,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空氣溫潤,土質疏松,更適合葡萄種植。
白草坪水庫位于松會村東面,風景優美。記者 任飛宇 攝
時下,正是玫瑰香葡萄成熟的季節,前來采摘的人絡繹不絕。“這兒風景好,葡萄品質好,沒想到山溝里還有這樣的寶地。”來自石家莊的市民王先生邊采摘邊說。
“聽到客戶的認可,俺們打心眼兒里高興。”松會村村主任李建忠向記者介紹,贊皇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帶領村民到邢臺前南峪、秦皇島昌黎等地考察,于2015年開始引進栽植葡萄。村民在專家的指導下,按照無公害標準對葡萄進行管理,經過修剪、抹芽、施用農家肥等三十多道工序,現在全村種植了十幾個葡萄品種,堪稱“石家莊品種最全的有機葡萄種植園”。
多年的種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松會村的葡萄一年比一年產量大。現在,賣葡萄才是松會村的“頭等大事”。以前松會村民把精力放在種葡萄上,現在他們把更多的想法用在開拓更大的市場上。
“賣葡萄也是技術活兒。”李建忠頗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為了延長葡萄采摘時間,他們首先在品種選擇上就下了一番功夫。“選種的時候就要考慮到葡萄的成熟時間,盡量拉長采摘季,這樣效益會更高。比如夏黑,7月份就成熟,玫瑰香8、9月份是成熟期,摩爾瓦基本能到10月底。”
李建忠(左)正在自家葡萄地修剪葡萄。記者 任飛宇 攝
記者發現,每家葡萄園里,都有村里統一印制的宣傳頁,上面密密麻麻地印著每一戶葡萄種植戶的二維碼。掃碼后可以加微信,進一步了解葡萄品種、口感以及從種到收的一切管理細節。“葡萄好也怕沒人知道,掃碼賣葡萄是我們賣葡萄的一個妙招兒,你看,這又有人加我了,你們城里人叫‘銷售’,對不?”村民翟麗新一邊加好友一邊招呼來采摘的客戶,忙得不亦樂乎。
一切圍著葡萄轉。贊皇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也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舉辦了贊皇松會葡萄豐收采摘文化節,還拍攝了《葡萄熟了》宣傳片。“我們前兩天剛舉辦了電商培訓,計劃借助阿里巴巴淘寶網村直播的平臺將松會葡萄的品牌樹起來,以后村里葡萄就更不愁賣了。”駐松會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王軟貞說。
靠科技,贏未來
只有滯銷的產品,沒有萎縮的市場。不論是傳統的紅棗種植還是新晉的葡萄種植,太行山里的農民在掌握了管理技術后,市場意識也越來越強。而在市場擴大之后,問題又隨之而來:如何通過更精細的管理穩定果品產量和質量?
“大河道村有種植贊皇大棗的優勢,要把這種優勢保持下去,關鍵是靠科技,通過計劃種植、科學種植、深度加工等方式,真正把贊皇大棗產業做大做優做強,再上一個新臺階。”栗彥良說。
在大河道村采訪時,記者碰到前來查看示范基地的省農林科學院和石家莊農林科學院的專家。“我們是國家級農業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項目對接的就是大河道大棗專業合作社大棗科技示范基地。”石家莊農林科學院果樹花卉中心副主任姜貴平說。從2015年開始,他們就在大河道村建立了大棗示范園,目的是在示范園區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對棗樹進行病蟲害防治,提高贊皇大棗的整體品質,以點帶面,帶動更多的村民科學種植棗樹,提高自身收益。今年,示范園區增加到了200畝。
省農林科學院和石家莊農林科學院的專家在大棗示范園查看棗樹生長情況。記者 任飛宇 攝
栗樹崗就是示范基地的受益者。他家棗園里的棗樹都搭著避雨棚,樹上掛著誘蟲器,當地人都說挺“洋氣兒”。“簡單說吧,避雨棚是省農林科學院專家的技術,能避免淋雨引起爛果,誘蟲器是市專家的技術,可以看出一個時期主要是啥病蟲害,實現精確滅蟲。”栗樹崗介紹說,綜合利用了這些技術后,棗園的收益能提高兩倍。“農業強不強關鍵在提質增效,背后少不了科技的支撐。我希望我的示范能帶動更多農戶的參與。”
栗樹崗棗園的避雨棚能有效防止棗樹淋雨引起爛果。記者 任飛宇 攝
科學技術的引導為以贊皇大棗和松會葡萄為代表的贊皇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眾多同類產品中勝出,形成現代農業產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走上鄉村振興發展的快車道。
“讓農民相信科技的力量,科學種田,真正實現高產量、高效率、高收益,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姜貴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