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鳳(左一)在家制作滿族宮燈。張桂貞供圖
“家里就我和老伴兩口人,平時就跟著張桂貞做宮燈,不忙時就去工坊里上班,農忙就在家里干,每個月差不多都能掙千兒八百塊錢。”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選將營鄉二道營村村民張明鳳今年73歲,她家是村里的貧困戶,隨著歲數增大,種地愈發吃力,這做宮燈掙的手藝錢就成了家里的重要收入。
她口中所說的張桂貞是豐寧鐵編技藝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帶頭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寧鐵編技藝的項目傳承人。張桂貞介紹,工坊主要制作滿族宮燈,為了方便工人們“不離家,掙錢花”,平日她多是下村培訓,入戶回收。工人們既不愁技術,也不用擔心銷路,月收入能達到一至兩千不等。
豐寧鐵編技藝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只是豐寧“非遺+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豐寧“非遺+扶貧”工作共培訓學員4000余人次,其中貧困人口超過30%。全省共有217個非遺項目參與到 “非遺+扶貧”工作,共吸納就業人員26830余人,包括貧困人口5071人,其中3800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目標。
“豐寧經驗”吸引全國試點單位前來考察交流
2018年6月,豐寧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全國10個“非遺+扶貧”試點縣之一;2018年7月,豐寧又被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扶貧辦確定為“第一批‘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
以“振興傳統工藝 助力精準扶貧”為切入點,豐寧對“非遺+扶貧”試點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積極謀劃建立縣、鄉、村三級“非遺+扶貧”工作體系。截至目前,共開展培訓 200余次,培訓學員中熟練掌握技藝學員240余人。經過傳承人老師的精心指導,各工坊學員生產的作品已經逐步走向市場。
豐寧四分之一的鄉鎮建立以豐寧滿族剪紙、布糊畫、豐寧滿族傳統木作技藝、豐寧鐵編技藝、艾蒿用品制作技藝為主要項目的扶貧就業工坊。其中,五道營鄉五道營村非遺扶貧剪紙就業工坊已培訓學員240余人,其中10%的學員已可自己創作圖樣并帶動其他學員。龍騰藝術館負責人介紹,目前三期培訓班240名學員中約有70戶貧困戶,截至目前已基本提前實現縣里提出的貧困人口年人均1000~3000元的預期目標。
9月2日至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主辦,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的2019年基層非遺保護工作隊伍“非遺+扶貧”專題培訓班在豐寧舉辦。全國“非遺+扶貧”10個重點支持地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頭人、當地非遺保護工作人員,文化和旅游部4個定點扶貧縣(市)的非遺保護工作人員,以及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非遺部門的負責人齊聚豐寧,對豐寧非遺傳承基地、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現場考察,深入交流、學習。
點擊進入:
【VR全景】豐寧滿族自治縣非遺傳承基地
學員在五道營鄉五道營村非遺扶貧剪紙就業工坊參演交流。杜船攝
全省推廣“豐寧經驗” 加強“非遺+扶貧”頂層設計
近年來,在做好豐寧“非遺+扶貧”國家試點的基礎上,河北以點帶面,推動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
通過“搭建平臺、培樹品牌”“經驗共享、全省推廣”“振興傳統工藝、增強發展活力”“對外宣傳交流、提升國際影響”等思路,出臺相關政策文件,舉辦了全省“非遺+扶貧”對話交流活動,開展了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承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遺國際培訓中心代表團來豐寧的考察活動,河北“非遺+扶貧”工作模式得到充分肯定,并在南太平洋地區教科文組織國際培訓班上進行了展示推廣。
我省將“河北傳統工藝對精準扶貧的促進作用”作為主要目標加以明確,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扶貧辦、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等多個部門聯動,明確任務與目標,為今后一段時期內全省非遺扶貧保護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文旅融合為非遺扶貧增添動能
以景區為載體,注文化為靈魂,搭建集旅游體驗、商品展銷、扶貧就業等功能于一體的文旅平臺,不僅豐富了旅游體驗的形式,也拓寬了非遺產品銷售的市場渠道,推動貧困群眾增收就業。
在2019年基層非遺保護工作隊伍“非遺+扶貧”專題培訓班期間,學員參觀考察了中國馬鎮、天馬飛行小鎮及外溝門鄉永太興景區的非遺產品展廳,就文化旅游融合助推“非遺+扶貧”情況進行了考察交流。據了解,目前豐寧已建立非遺產品展廳十余個,中國馬鎮游客中心設立了的“非遺+扶貧”產品銷售專區,在旅游旺季非遺商品每天能銷售百余件。“現在我們采取訂單、網絡及店面銷售多種渠道,景區展銷的多為扶貧就業工坊工人生產的一些小件旅游紀念品,旅客走進展廳,能夠切身感受到布糊畫的層次與立體感,銷售額還是很可觀的。”龍騰藝術館的工作人員介紹。
培訓班學員在中國馬鎮游客中心非遺產品展廳與項目傳承人互動交流。李為華攝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學峰表示,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全力以赴做好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各項工作,確保“不脫貧,不離崗” 。一是對已出臺制度狠抓落實,逐步推進,對符合建站條件的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進行掛牌命名。二是在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推薦中,優先考慮參與非遺扶貧的項目和傳承人,調動積極性。三是提升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質量,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