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4月14日訊(記者 張藝萌 張曉明)河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見》,提出將在全省各設區市及雄安新區的城區,以及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范圍內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意見》提出,2019年底前,各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分別建成5個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單位和示范社區。2020年底前,各市公共機構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0%以上,相關企業和居民社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30%以上。
“探探小區”:垃圾分類已有小區試行 循序漸進養成好習慣
“智慧小屋”。記者 張藝萌 攝
在石家莊市裕翔園社區廣場上,記者看到以綠色為主題的高顏值“智慧小屋”坐落在這里,上邊標注了“石分美回收房”。回收房分為投放區及垃圾分類指導員工作宣傳區兩部分,投放區接收中小體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投放。工作宣傳區用于存放宣傳品、循環書架及可交換舊物。
裕翔園社區13號樓樓長趙帆告訴記者,以前大家都沒有垃圾分類的概念,所有垃圾都是混在一起直接丟掉。現在,環衛部門在小區設立了垃圾分類試點,告訴大家怎樣對垃圾進行分類及投放,我們也在逐漸培養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
石家莊市嘉實藍岸小區單元樓前都設置有垃圾分類桶。記者 張藝萌 攝
在石家莊市嘉實藍岸小區,記者看到藍、橙、黃、綠,四種顏色的垃圾桶整齊地擺放在小區內,分別標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居民將手中的垃圾按照不同類別,分別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內。
石家莊市嘉實藍岸小區內的分類垃圾桶。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曉明 攝
“剛開始感覺有點兒麻煩,現在基本習慣了。”將幾節廢舊電池投放到橙色的有害垃圾桶后,60歲出頭的王女士對記者說,“看到小區環境這么好,我們也得做好自己的垃圾分類,現在孩子們也經常也會教我哪種垃圾屬于哪一類,我也在慢慢學。”
“現在我家里好幾個垃圾桶,先在家里自覺把垃圾分好,這樣會方便得多,但有時候還是記不住。尤其是家里的小孩兒,零食袋子總丟在廚房餐余垃圾的桶里,因為他早習慣了。我覺得垃圾分類需要一點點適應吧,還需要家里人互相督促。”
石家莊市裕華區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永建接受記者采訪。記者 張藝萌 攝
石家莊市裕華區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永建告訴記者:“為進一步鼓勵小區居民實行餐廚垃圾分類,我們推出了餐廚垃圾分類積分制,對居民投放餐廚垃圾按戶積分,每次記1分,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每個月兌換一次獎品,主要是毛巾、不銹鋼廚具等日用品,即使只有1分,也可以兌換相應獎品,主要是為了提高居民進行餐廚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其實嘉實藍岸的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已開展了一年多,雖然多數居民已經接受,慢慢養成了生活習慣,但仍有部分居民對此不以為然。即使有相應的積分獎勵措施,也并非所有居民都參與進來。”王永健表示,“對新生事物的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垃圾分類需要靠一點一滴的進步和努力來實現,我們也會繼續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幫助市民培養好習慣。”
“問問路人”:你家的垃圾分類遇到哪些困難?
@“我的廢電池該扔去哪?”
“我很早以前就有垃圾分類意識了。家里的廢電池攢了8年了,都不知道該扔去哪。”在石家莊市水上公園,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我見到街道上有個清潔工把有害垃圾桶里的廢電池和可回收垃圾桶里的垃圾放在了一起,我就更不敢扔掉我攢下的廢電池了。”
“那你問那個清潔工了嗎?”記者問。
“問了,他說,他也沒辦法,很多清潔工都這樣。”王先生無奈地表示,“街道上的垃圾桶分類是分了,可是分了以后呢?是不是又變成了‘一鍋粥’,咱都不知道。”
“那你是覺得垃圾分類現在做的不好嗎?”記者問。
“也不是吧,只能說提升空間還有很大很大。我認為清潔工車廂也應該有分類結構,這樣垃圾分類才進了一步。畢竟我們的垃圾分類剛起步,需要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人盯、有人管。我們小區現在也有了分類垃圾桶,小區環境明顯好多了。我希望街道上的垃圾桶也能發揮它們的作用,大家都自覺遵守分類規則。”
@“我想垃圾分類,可是不太清楚怎么分?”
記者采訪石家莊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記者 張曉明 攝
在石家莊市西三莊街,記者采訪到大學生田苗苗,“我們宿舍樓前有分類的垃圾桶,可是我不太會分,比如快遞袋子,還有泡沫箱子,我不知道屬于哪一類。”
“那你不知道的時候,是怎么處理的?”
“當然就是隨便扔到一個垃圾桶里,有時會問問身邊的同學,但是他們有的也不太清楚。”
“你們學校有垃圾分類的知識宣講嗎?”
“我見到過這類的宣傳頁,但是也沒認真看過。學校不考試的,所以沒上心,但是我覺得還是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這樣對于學校環境以及大環境都是有好處的。”田苗苗說。
@“我們小區沒有垃圾分類的垃圾桶,都扔到一起。”
記者正在采訪石家莊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記者 張曉明 攝
在石家莊市藍翼路,正在買菜的趙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小區是舊小區,沒有垃圾分類。我們都是扔到小區里統一的垃圾投放點,味道難聞。”
“那你怎么看待垃圾分類的問題呢?”
“我是希望小區環境好一些,像新小區一樣有垃圾分類的垃圾桶。”
“如果小區有了相應垃圾桶,你會嚴格按照設置分類嗎?”
“我就是居委會的,從小區管理的角度來講,感覺應該是先有了垃圾桶分類設置,才能培養居民的生活意識。我們也希望垃圾分類設置能盡快普及到舊小區,這樣我們居委會的人員也愿意加強學習,加大宣傳力度。”趙女士說道。
“談談政策”:將會建立分類、回收銜接的物流體系
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分類收集、垃圾分揀、分類利用和處置等多個方面,需要各個環節的有機銜接和相互配合,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不當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敗。
《關于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規范分類投放,不規范投放或納入社會征信體系;加強分類收集,嚴禁露天傾倒進行二次分揀;配套分類運輸,建立分類、回收銜接的物流體系;完善分類處理:盡早實現易腐垃圾就地處理;提高設施水平,到2020年平原地區生活垃圾應燒盡燒。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部分市民們認為,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能力不足是制約生活垃圾分類的瓶頸。
記者從《意見》中了解到,此次垃圾分類實施將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收運網絡。可回收物運輸由統一標識、封閉式分類回收車運輸至回收站點,逐步建立垃圾分類系統和再生資源回收系統相銜接的物流體系。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需要廣大群眾從生活中做起,改變以往粗放的垃圾投放習慣,在政策落地的過程中雖然配套了相關措施輔助推進,但是從“讓我分類”到“我想分類”仍需廣泛宣傳,持久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