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雙11”的臨近,許多人都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個電商狂歡的日子里剁剁手。只不過,當剁手族們翹首以待的時候,卻迎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多家快遞公司開始釋放“漲費”信號。近期,中通、韻達、圓通、申通四家快遞企業相繼宣布,從10月1日起調整部分地區快遞派送費。其中韻達、圓通和申通均表示,上調上海地區的派送費,幅度為0.5元/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快遞業全面升級:
今年的“雙11”戰斗已經打響——10月20日零點,第10個天貓“雙11”購物節正式啟動。“雙11”的10年,是線上線下融合升級的10年,也是快遞業升級的10年。
過去10年,天貓“雙11”物流訂單從2009年的26萬件,到2017年的8.12億件,增長了3100多倍。今年有望再次刷新紀錄。
隨著菜鳥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提速,今年的“雙11”呈現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以往“各自為戰”局面被打破,全行業正在協同升級、降本提效。數據顯示,菜鳥智能物流骨干網鏈接全球倉庫3000萬平方米、物流從業人員300萬人、快遞車輛20多萬輛。對比資源投入,快遞業技術設備大幅增加更加引人關注。行業人士表示,這將令效率極大提升。
10月24日,菜鳥物流與圓通速遞聯合啟用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2000平方米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工作,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個包裹,機器人3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
快遞漲價的原因:
雙十一作為快遞行業的特殊時期,雖然是推動快遞企業漲價的重要原因,但卻不是全部。
1、利潤單薄
與順豐不同,中通、韻達這些快遞公司的業務極度依賴于電商,而電商是靠規模賺錢的。
再加上過去電商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快遞行業蓬勃發展,快遞行業因此產生了價格戰,最終導致快遞的單件利潤很低。
2、人力成本
在快遞企業本就利潤單薄的情況下,如果經營成本上升,對于企業而言,漲價是活下去的有效手段。
隨著社會發展,各行各業的人力成本都不可避免地上升,快遞行業也是如此。
更可怕的是,本就面臨著人力成本上升壓力的快遞企業還面臨著跨行業的競爭。
隨著近幾年外賣行業興起,外賣行業開始和快遞行業搶人。
據了解,外賣員每天大概工作8、9個小時,而部分快遞員則每天工作時長達到12小時。
并且,部分快遞員與外賣員相比在收入上也存在著差距。
這樣的情況使得快遞企業不得不提高快遞員的工資以維持人員穩定。
3、其它成本
除了人力成本上升,快遞行業其它方面的成本也都有所上升。
例如,快遞行業包裝常用的瓦楞紙價格就在去年出現了大幅上升。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瓦楞紙一噸單價為4072元,相比前一年漲幅達到51%。
雖然在2018年瓦楞紙的漲幅沒有去年那么大,但整體價格相比去年依然是上漲的。
此外,場地租金、運輸、設備等成本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4、快遞公司上市
目前,多家快遞行業巨頭均已上市。
有了資本的加持,快遞公司加速擴張,搶占市場。
但同時也面臨著各項成本隨著規模的擴大而增加,最終不得不調整定價策略。
2017年11月11日23時59分59秒,天貓雙十一銷售額以1682億人民幣收官。據大數據公司星途數據統計顯示,去年雙十一全網總銷售額達2539.7億元。轉眼間要迎來2018年的全民購物狂潮,在享受低價狂歡,抱怨快遞費漲價之余,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全球購物節背后,世界環境危機的序幕已悄然拉開。
僅廢棄膠帶可包裹整個北京市區!
國家郵政局2015年數據顯示,我國共消耗快遞運單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其中,僅膠帶總長度就可繞地球赤道425圈。
以當前使用的環保包裝膠條寬度保守計算,僅我國使用的膠帶面積就達5億平方米,相當于北京市2020年規劃市區面積——整個北京市可以被廢棄膠帶裹住。更為可怕的是,2017年中國快遞量已超過400億個,而且每年還在以100億件左右的速度增長。
這些快件的包裝物形成的固體廢物分為幾種類型:一是包裝箱,全國一年大概有40億個;二是塑料封套,這個比較多,大概一年有70、80億個;三是文件封套,一年有40億個;四是包裹上的運單,基本上每個包裹都貼有一份;五是膠帶,400億個快遞包裹,意味著每年都將有1.5個北京市區被膠帶籠罩——現實版的穹頂之下,正在發生。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指出:這么大量的包裝物怎么處理,是快遞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對我們建設美麗中國是有影響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年消耗46個小興安嶺?!
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于2016年接受采訪時曾透露,2016年全年廢棄瓦楞紙原紙約等于7200萬棵樹,而一座小興安嶺不過155.5萬棵樹。這相當于消耗了46.3個小興安嶺,只為將商品寄到你的手中。小興安嶺林業施業區面積386萬公頃,約占全國森林蓄積量3%。為了填補每年20%的瓦楞紙消耗,以最理想的百分百回收率、80%再利用率計算,如果不考慮外商采購,我國將以每年25%的速度消耗現存工業用林和速生林。
然而現實情況其實更加嚴峻: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提到,樂觀估計也僅有四分之一的快遞紙箱被循環利用。快遞垃圾處理、循環利用體系亟待建立,共建綠色快遞已刻不容緩。
拯救地球!各國政府的積極行動
這樣的環境壓力是被全世界分攤的,隨著快遞垃圾問題帶來的環境負擔劇增,我國包裝材料進口量也以30%以上增幅暴漲,主要供應商在東南亞、美國、德國都有分布。
中國:推行可降解綠色包裝材料、建立快遞包裝回收體系
國家郵政局、發改委、科技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協同推進槐底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法規標準、增加快遞綠色包裝產品供給使用、實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開展快遞業綠色包裝試點示范等重點任務。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共同推動建設快遞包裝回收示范城市,明確不同快遞包裝的分類要求,在社區營業網點配備標志清晰的快遞包裝回收容器。即將到來的2018雙十一,是在此指導意見下正式開展的第一次“綠色雙十一”,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在綠色快遞方面展現中國實力。
美國:環境成本進入稅收體系
美國與《資源環境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允許各州政府根據回收利用情況,適當免除回收利用率較高的企業相關稅收。
德國:法定強制回收
根據德國《包裝條例》,通過強制法規,高度明確生產者責任,由95家生產商、銷售商、包裝行業聯合組織成立DSD廢棄物回收系統,隸屬上級政府監管,環境污染和循環利用不達標責任精確到法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科技引領——包裝業革命:
瑞典成功研制出綠色包裝材料,盛放液態食品無需冷藏可保鮮6個月,可被回收再利用,制作無公害地板、桌椅及玩具;日本利用小麥蛋白與聚硅油混合干燥制成可生物降解薄膜,填埋后直接變為肥料;我國投放共享快遞盒,單個共享快遞盒預計使用壽命1000次以上,結合云端智能打包算法技術,實現循環物流體系。
環保經濟理論:
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總裁,享有國際聲譽的社會批評家和暢銷書作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將熱力學第一定律與政治經濟學結合,將會發現環境產業是被我們忽視的巨大‘熵減’市場,在近未來,怎樣利用閑置資源和循環利用廢棄資源,將是經濟增長新的爆發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后:
其實,隨著科技創新引領的包裝業革命,我國在全新的經濟領域也正在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潛力,在雙十一快遞包裝環境問題的背后,其實尚有一片新天地靜候新興企業探索,尚有一番新事業等待全國人民去拼搏。
(據中國新聞網、人民網、中國經濟網、中國青年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