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10月14日訊(記者 路娟)河北省有6個自治縣(大廠、孟村回族自治縣,青龍、豐寧、寬城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3個民族縣(灤平縣、隆化縣、平泉市)。除大廠、孟村兩個回族自治縣外,其它都處在京津冀環境支撐區的核心區域,也是河北貧困程度較深、集中連片的區域。這些地方如何脫貧?在10月12日省政協召開的加快環京津民族貧困地區發展專題協商會上,政協委員們給出了一些建議。
環京津民族地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期脫貧存在開發難、聚集效應發揮難、生態環境保護難等問題。河北省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李紅錄建議,以片區為載體整體推進,采取特別措施,打造環京津少數民族集中連片區發展示范帶。支持片區發展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要堅持區域協作聯動,突破行政區域,打破地域界限,加強合作,共謀發展。
河北省政協常委、省政協副秘書長袁克難認為,京津冀扶貧協作是加快河北貧困地區脫貧步伐的有效途徑。建議積極探索各類“飛地經濟”合作,發揮比較優勢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的“飛地經濟”合作,積極發揮市場機制,探索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鼓勵合作方以資金、技術成果、品牌、管理等多種形式參與合作,充分發揮不同地區比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發展成果分享機制,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發展。
“產業扶貧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根本措施,要因地制宜找準產業、整體謀劃發展產業、形成規模特色產業,要圍繞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促進扶貧產業集群化發展,實現貧困群眾‘單家獨戶’‘弱小群體’的生產活動與社會‘大生產’‘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效提升貧困群眾參與市場競爭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河北省政協常委、民革省委專職副主委梁立敏建議,“加大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將貧困群眾納入區域扶貧產業發展體系之中,提高貧困群眾在扶貧產業中的參與度和受益度。”
河北省是民族大省,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占全省總人口的4.8%。河北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裕華區政協副主席馬振清建議,要進一步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政策支持,下放權限,向具備條件的民族自治縣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予民族自治縣更多的自主權,增強統籌發展的能力。針對河北實際,要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和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機遇,用好用足國家和各級扶貧扶持政策。
河北省政協委員、東光縣政協副主席孫曉梅表示,要加強民族地區基層組織建設,充分利用“兩委”換屆選舉的有利時機,選配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學歷層次高、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好干部,發揮好兩委班子的團結帶頭作用,通過組織帶動激發全體村民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步伐。每個民族村鎮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深度挖掘并合理開發利用好民族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打造特色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