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當人們在度假旅游時,雄安新區安新縣許多基層干部群眾堅守工作崗位,努力完成新區2018年秋季植樹造林用地和清除白洋淀人工水產養殖工作任務。
為了建設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千年雄安,他們積極行動,放棄休息,犧牲奉獻,忍痛割愛,使這兩項工作得到快速推進,譜寫了一首干群齊心合力、共同修復保護白洋淀生態的協奏曲。
忍痛割愛:700養殖戶全部簽字“清漁”保證“按時交卷”
10月5日,在白洋淀水域,一家水產養殖戶的漁場設施正在進行機械清除。中國雄安官網記者張斌攝
“剛開始有點舍不得,但為了支持新區建設,造福子孫后代,我們決定帶頭清除漁場,要為其他養殖戶做表率。”端村鎮寨南村的趙輝、張青經營漁場已經十余年,400多畝的漁場,總投資數百萬元。10月5日,他倆還同前來調研檢查這項工作的新區領導“拉勾承諾”:保證按時清漁,按時交卷!
為改善白洋淀水域水體水質,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確保白洋淀行洪和水路交通安全,安新縣于9月17日發布了關于禁止白洋淀水域人工產養殖的“禁漁令”,要求養殖戶在10月31日前自行清除養殖場的圍堤圍埝、網圍和壕溝。
據摸底調查,安新全縣共涉及9個鄉鎮、69個行政村、707個養殖場約4500人從事水產養殖,養殖面積達8.24萬畝,其中圍堤圍埝養殖507處,網圍及壕溝水產養殖209處。清漁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難度較大。
但到10月5日,安新縣淀區鄉鎮政府與養殖戶簽訂《清除水產養殖設施協議書》達100%,9個鄉鎮均已全面開展出魚工作,安新鎮、三臺、趙北口、劉李莊、端村等鄉鎮已開始進行清除養殖設施和堤上附著物工作。許多養殖戶表示,損失了錢還能掙,污染了白洋淀后患無窮,不當歷史罪人。
圈頭鄉圈頭村的養殖戶陳小英經營漁場400多畝,目前已經出螃蟹近1萬斤、蝦2萬斤,水里目前估計還有10萬斤魚、2000斤螃蟹和2000斤蝦。雖然她家有些魚還小不好賣,可能來不及銷售,也希望政府能多給點時間,但對清除水產養殖的政策積極支持,已簽署《清除水產養殖設施協議書》。
陳小英說,她家是鄰近最大的養殖場,大家都看著。只要新區建設需要,一定克服各種困難,無條件服從,按時自行拆除漁場,絕對不拖后腿而且要帶頭。她還說,如果到10月31日還有些小魚小蝦沒賣掉,她就把圍堤網圍一拆,全部放生白洋淀。
圈頭鄉橋南村52歲的張艷鵬對此次清漁也有不舍。從1994年養魚為生至今,他經營的漁場規模從14畝發展到450畝。他說,白洋淀養魚風險很大,只要有一年發大水,幾年積累的財富都會“打水漂”,這次政府清漁對他家的影響也不小,因為發大水第二年還可以再養,但這次清漁之后卻不能再養。他背負貸款債務的壓力,對未來有些迷茫。
但是,為了白洋淀一湖凈水,張艷鵬毫不含糊,堅決支持清漁,保證按時完成。他說,只要吃苦肯干,新區掙錢的機會還有很多。他還希望,屆時無法銷售的魚苗,能夠由政府幫忙解決。
打造鐵軍:造林用地工作“首仗”提前20天完成
安新縣蘆莊鄉秋季植樹造林項目用地現場。中國雄安官網記者張斌攝
安新縣同口鎮南曲堤村是白洋淀邊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秋季植樹造林項目需合作用地520畝。目前,這個村造林地塊的測量、評估、定界等工作都已經完成,具備了進場作業條件。10月5日,記者在這個村看到,造林地塊平整一新,地塊邊沿都用石灰畫好了邊界。
“國慶節很多人出去游玩,我們都在村子里跑植樹造林用地的事。為了新區建設,我們沒有休假。”村支部書記解占成說,植樹造林是造福新區子孫后代的重要工程,村民們積極性很高,大家都很支持,保證按時順利完成植樹造林合作用地和施工任務。
今年雄安新區2.1萬畝秋季造林任務全部位于安新縣,時間緊,任務重。但從9月28日新區動員會開始,安新縣用時6天就完成造林21207.44畝(含邊角余地)用地的測量、評估和履行村民代表會程序等工作(勘界測量工作10月2日全部完成,評估登記工作10月4日全部完成),提前20天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安新縣委書記劉彥濤說,我們努力打造一支鐵軍,在秋季植樹造林用地工作中,充分表現出了堅強的戰斗力、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工作作風和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優良傳統。
安新縣蘆莊鄉今年造林任務2900多畝,有的區域涉及鄰縣的地,工作復雜。鄉黨委書記王金秒的孩子在外地上高中,國慶只有前三天放假,她只在9月30日晚回到縣城陪孩子吃了個飯,此后三天就一直撲在鄉上,再也無暇管顧孩子。在她的帶領下,當地干部群眾合作造林熱情高漲,10月4日就已完成用地簽字工作,遷墳統計確認工作順利進行。
老河頭鎮有9000多畝植樹造林任務,占今秋新區植樹造林任務將近一半。10月5日上午9點,老河頭鎮全鎮科級干部和涉及13個村的村干部、包村干部剛剛召開秋季植樹造林工作推進會,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節日這幾天,我全在地里忙活了,我們村植樹造林涉及用地850多畝,占了全村耕地一半多,涉及農戶600多,占地量比較大,事就比較多,也根本顧不上休息。”老河頭鎮沈北村支部書記王田說,把土地丈量好,把276個墳頭處理好,村民全部簽植樹造林協議,絕不會耽誤新區植樹造林項目。
分管此次造林工作的安新人民政府副縣長張立錦國慶節期間全部撲在工作上,每天帶領各級干部工作在田間地頭。他說,國慶小長假期間,安新縣各級干部群眾毫無怨言,犧牲假期,加班加點,戰斗在田間地頭,用汗水創造出“安新速度”,展現出“雄安質量”。長假前五天,縣、鄉、村干部累計為造林用地工作出動2120人次。
措施給力:政策優惠,掛圖作戰,拼圖作戰,宣傳發動
用地工作向來是許多地方的難題。安新縣的造林用地和清漁工作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既得益于廣大群眾的覺悟和廣大干部的辛勤工作,也得益于優惠給力的政策措施。
在新區征遷政策出臺前,安新縣這次造林用地和此前新區其他地方的征地一樣,按1500元/年給予承包戶合作造林保底受益金,青苗補償也按照1500元給予一次性賠償。安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立錦說,這個標準遠高于農民自己耕種所得收益,群眾稱贊政策好,很仁義,很溫暖,所以農民們參與合作造林的積極性很高。
對清漁過程中養殖戶存魚、清除養殖設施等損失,安新縣按照依法依規、尊重歷史、關注民生、確保穩定的原則,制定了《清除圍堤圍埝、網圍及溝壕水產養殖工作獎勵辦法》,對有真實有效合同、按時按標準完成清除任務的養殖戶按畝數給予適當獎勵。
安新縣委縣政府創新工作機制抓落實,全力推動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各項重點工作,成立了十六個攻堅組,明確責任人、路線圖、時間表。在造林用地、淀區“清魚”推進過程中,安新縣成立了縣、鄉、村三級領導體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每日匯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群眾正常生產的影響,安新縣快速啟動造林用地區域邊界測量工作,創新方法,吃透村情,拼圖式作戰。
用地工作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安新縣耐心細致地做群眾思想工作,引導群眾理解、支持、參與新區建設。地界糾紛、權屬爭議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快速解決,未能現場解決的先擱置爭議,明確界限,待達成一致后再行分配,確保勘界測量、評估登記工作順利進行。截至10月5日,共調處邊界糾紛32起。
把宣傳工作貫穿始終。無論是清漁還是造林用地,安新縣都通過電視宣傳、宣傳船巡回宣傳、進村入戶、自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各村通過召開村“兩委”會議、高音喇叭廣播進行充分發動,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清漁工作更是時間緊、任務重,安新縣所涉及的鄉村全體干部齊上陣,同養殖戶一起深入摸排調查,一起研究市場行情。縣委常委、農工委書記馬衛光數十次深入淀區了解養殖歷史、漁場分布、品種結構、市場需求、銷售困難等深層問題,反復征求干部群眾意見,既把握大局,又關注細節,制定科學的清漁方案,確保了這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集中出魚蝦蟹會有市場、價格、勞務、苗種等問題,安新縣千方百計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盡最大努力減少養殖戶損失。安新縣人民政府縣長丁陽說,老百姓寧肯自己受到損失也要按時退出人工養殖,讓我們非常感動。將心比心,我們要對得住老百姓。縣政府會通過各種方式幫助養殖戶做好銷售工作,懇望社會各界伸出援手、獻出愛心,積極購買、銷售、消費白洋淀魚蝦、螃蟹等水產品,支持白洋淀清漁出魚。
“不辭辛苦,不講條件,不計代價,不圖報酬,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10月5日調研檢查后充分肯定了安新縣各級干部的工作。他深情地說,“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雄安新區廣大干部群眾正在實踐著。他們為新區建設作出了重要的犧牲奉獻,新區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中國雄安官網記者林艷興、崔利杰、凌敏、張斌)